遣兴五首 其四
庞眉困郎署,白首命不遭。
猿臂无侯封,徒负射虎豪。
两者阨天运,材智俱莫逃。
向来邓氏子,志行劣可褒。
藉非逢际会,未免掾功曹。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愁眉紧皱在公务之地,白发苍苍命运多舛。
英勇矫健未能封侯拜相,空有虎射之技却难施展。
这两者皆受制于天运,才智都无法逃避命运捉弄。
这位邓氏之子,品行与志向都略显不足。
若非遇到好时机,他难免会成为官员的一员。
去完善
释义
1. 庞眉:指眉毛花白的样子,此处借指年老。
2. 郎署:官署的泛称,这里指做官的地方。
3. 白首:指老年。
4. 猿臂:指射箭的胳膊,这里喻指武艺高强的人。
5. 侯封:封侯的意思。
6. 射虎豪:形容勇敢的气概。
7. 阨:同“厄”,遭受困厄的意思。
8. 邓氏子:指东汉末年的邓禹,他曾立有大功,被封为梁侯。
9. 志行:品质与行为。
10. 藉:假如。
11. 际会:机遇,机会。
12. 掾:古代属官的通称。
13. 功曹:汉代郡守的主要僚属,掌管郡内一切人事。
去完善
赏析
这首《遣兴五首·其四》是宋朝诗人范浚表达怀才不遇的愤懑之作。诗人在诗歌中通过对自身命运的慨叹,传达出对不公命运的无奈和对才华未能施展的遗憾。
"庞眉困郎署,白首命不遭",这两句描述了诗人年迈却仍被困在小小的官署里,白发苍苍却命运多舛。庞眉和白首都是形容老年的词语,困于郎署则形象地描绘出诗人虽年岁已高但仍地位低下的处境。
"猿臂无侯封,徒负射虎豪",诗人以猿臂比喻自己勇武的形象,但却无法获得诸侯的地位,空有一身射虎的英勇却无法施展。射虎的典故源于春秋时期的程婴,他因射杀猛虎而被赵简子封赏,这里诗人用此典表达自己对建功立业的向往和未能如愿的失落。
"两者阨天运,材智俱莫逃",诗人认为自己的命运受到压抑,无论是才能还是智慧都无法逃脱这种困境。这里的“两者”指上文提到的命运和才华,"阨天运"强调了命运对个体的压迫感。
"向来邓氏子,志行劣可褒",诗人以邓氏子为例,指出他虽然志向和品行都值得称赞,但在没有遇到好时机的情况下,也只能担任功曹这样的小官。诗人通过对比自己和邓氏子的境遇,进一步强调了自己的不幸。
"藉非逢际会,未免掾功曹",这两句意为:如果不是遇到了好的机遇,恐怕自己也免不了像邓氏子那样只能担任功曹这样的低级官员。诗人以假设的方式表达了对自己命运的无奈和对机会的渴望。
整首诗深沉有力地揭示了诗人忧国忧民的情怀和不甘寂寞、渴求实现抱负的决心。同时,诗人以曲折的表达方式,展示了个人在面对不公平待遇时的挣扎与无奈,使得诗歌具有了强烈的艺术感染力。
去完善
创作背景
《遣兴五首 其四》是南宋诗人范浚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这首诗的创作时间为12世纪初期,即南宋初期。这个时期,中国正处于南宋与金朝对峙的历史阶段,民族矛盾和阶级矛盾日益尖锐。
范浚生活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他的一生充满了坎坷。他原本出生于书香门第,但在年轻时家道中落,生活陷入困境。尽管面临诸多困难,范浚仍然坚持学习,最终在文学、史学、哲学等多个领域取得了卓越的成就。他的诗歌作品以抒发个人情感为主,表达了对现实的不满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在《遣兴五首 其四》这首诗中,范浚通过描绘江南水乡的美景,表达了自己对故乡的眷恋之情。同时,他也暗示了当时社会的动荡不安,以及人们对和平生活的渴望。这首诗虽然篇幅短小,但却蕴含着丰富的情感和深刻的时代背景。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