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题钱伯茂致政奉议遥碧轩
君不闻汉时遗荣两大夫,群公祖道倾京都。
去尘寂寞绝继踵,但见画手空传图。
君今心事能超古,早束衣冠挂神武。
掉头不待迫悬车,广受视君知孰愈。
世人分著金笼头,或贪微名鱼中钩。
宁如君脱宦海去,饱看遥碧临清流。
似闻远目增明处,宛如画出城南句。
款门何日赴幽期,坐挹云岑为君赋。
想当遐瞩穷天垠,吟怜修眉浓绿新。
应嗤争利推车客,不惜青山碾作尘。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您可能没有听过汉代两位大官放弃荣华富贵的事,当时满朝官员为他们送行,京城为之轰动。他们摒弃尘世纷扰,断了后代的传承,我们只能从画中一睹他们的风采。今日您的心情超越了古人,早点收拾好行囊,穿上端庄的衣物,挂起高尚的精神风貌。抛开世俗的烦恼,不要等到被形势逼迫才放手。旁观者清,大家都知道哪个更好。
有些人像戴上了金笼的头颅,贪图小利而落入陷阱,比不上您早早地离开官场,纵览湖光山色。听说在远方,您的目光更明亮了,如同描画出了城郊的风景。不知哪一天我们可以相约,坐在山间,为您写诗。想象着我们站在高远处,放眼望去,诗人的笔下展现出的绿水青山是多么令人喜爱。我们会嘲笑那些为了争夺利益而不惜破坏大自然的人们。
去完善
释义
1. 汉时遗荣两大夫:指汉代两位弃官归隐的大夫张良和萧何。这里借以赞美钱伯茂的志行高洁。
2. 群公祖道倾京都:意思是许多士人聚集在一起为他送行。群公,各位官员;祖道,在道旁设宴送行;倾,充满。
3. 去尘寂寞绝继踵:指的是钱伯茂离开官场后,他的身影消失在了繁华的京城之中,没有人和他一样选择弃官归隐。
4. 但见画手空传图:只能看到画家们描绘他们归隐生活的图画流传下来。
5. 君今心事能超古:你现在的心志可以超越古人。
6. 早束衣冠挂神武:早点辞官退隐,过宁静的生活。
7. 掉头不待迫悬车:指的是急切地辞官退隐。
8. 广受视君知孰愈:这句的意思是,你的眼光比广受欢迎的隐居者更加高明。
9. 世人分著金笼头:形容世俗之人被名利束缚。
10. 微名鱼中钩:为了小小的名声如同鱼儿上钩。
11. 宁如君脱宦海去:比不上你从官场上解脱出来。
12. 遥碧轩:诗人题诗的地方,即钱伯茂的居所。
13. 款门何日赴幽期:期待有一天可以亲自拜访钱伯茂。
14. 坐挹云岑为君赋:坐在那里欣赏云彩和高山美景,为你创作诗篇。
15. 想当遐瞩穷天垠:想象在那里极目远眺,欣赏美丽的风景。
16. 吟怜修眉浓绿新:歌颂那些生机勃勃的新绿。
17. 应嗤争利推车客:应该嘲笑那些拼命追求名利的人。
18. 不惜青山碾作尘:意谓不要辜负了大好的自然景色。
去完善
赏析
《寄题钱伯茂致政奉议遥碧轩》赏析:
范浚的这首诗,以“遥碧轩”为题,表达了对友人的赞赏和期许。诗人首先引用了汉代两位大夫放弃名利的故事,以此衬托出钱伯茂的高尚品质。接着,诗人描述了钱伯茂的超凡心态,赞美他早早辞官归隐,摆脱了世俗的束缚。诗人还通过对比,批评了那些贪图功名的人,表达了对自己朋友的敬仰之情。
在诗的后半部分,诗人进一步描绘了钱伯茂的生活环境,通过赞美他的住所和自然美景,传达了作者对于隐居生活的向往和对友人的深厚情感。同时,诗人还表达了自己希望能与友人共度幽雅时光的愿望,体现了他们之间深厚的友谊。
全诗通过对钱伯茂的赞美和期待,展示了诗人对于美好生活的向往以及对友情的珍视。诗人运用丰富的想象力和生动的语言,使得整首诗充满了浓厚的感情色彩,读来令人回味。
去完善
创作背景
这首诗《寄题钱伯茂致政奉议遥碧轩》是宋代诗人范浚的作品,创作于北宋时期。
北宋时期,国家政治相对稳定,经济发展迅速,社会文化繁荣。这为文学艺术的创作提供了良好的环境。范浚生活在这个时期,深受时代氛围的影响。他关注民生,关心国家大事,对时局有独特的见解。他的诗歌作品,以其深沉的思想和优美的语言,展现了他的才华和对生活的热爱。
在这首诗中,范浚描绘了一幅宁静美丽的田园风光,表达了对故乡的思念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他也借此诗表达了自己对退休生活的向往,希望在悠然自得的生活中度过晚年。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