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袁上人还铜山
上人眼睛黄,游艺出天悟。
胸中七曜历,掌上九筹数。
通医诏百药,袭气了三住。
余犹穷众术,辨口剧河注。
谁云不拘教,心实谨律度。
提携木上座,白足勤远步。
丁丁啄郊扉,起我曳尘屦。
高谈翠竹法,时觅碧云句。
语以丘轲书,竦踊知咏慕。
南山古花界,可隠玄豹雾。
挽使小淹留,怀归锡难驻。
长途雪没胫,栗烈正寒沍。
披披拂风袖,笑话岩中趣。
巾瓶到铜山,钟梵岁云暮。
浮云亦何意,南北自来去。
迟尔青春深,过予碧溪路。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暂无最新数据,快去完善吧~
去完善
释义
注释:
1. 上人:对和尚的尊称。
2. 游艺:这里指游学四方。
3. 天悟:天生的智慧。
4. 七曜:太阳和月亮加上金、木、水、火、土五大行星。
5. 九筹数:古人用来占卜的筹策,相传有九九八十一枚。
6. 通医:擅长医术。
7. 诏百药:收罗了各种药物。
8. 气:这里指风气、风气气候。
9. 三住:三处居住的地方。
10. 穷众术:尽各种技艺。
11. 辨口剧河注:形容能言善辩如同河水滔滔不绝。
12. 不拘教:不受教条束缚。
13. 心实谨律度:内心实际上非常遵守戒律。
14. 木上座:指佛教中的禅宗五家之一曹洞宗的木叶之法。
15. 白足勤远步:形容僧人行走不倦。
16. 丁丁:伐木声。
17. 翠竹法:禅宗参禅的方法。
18. 碧云句:形容诗人的诗句如碧云般优美。
19. 丘轲书:指孔子的《论语》和孟子的《孟子》。
20. 竦踊:踊跃而起。
21. 咏慕:赞美和仰慕。
22. 南山古花界:指南方的山间寺庙。
23. 可隠玄豹雾:可以隐藏身形于深山云雾之中。
24. 淹留:停留、逗留。
25. 怀归:思念故乡。
26. 锡:僧人的锡杖。
27. 雪没胫:形容雪很大,都埋到了小腿部分。
28. 栗烈:寒冷的样子。
29. 寒沍:寒冷的冬天。
30. 披披:敞开衣襟。
31. 岩中趣:山洞里的乐趣。
32. 巾瓶:僧人随身携带的物品。
33. 钟梵:钟声和梵唱。
34. 浮云:喻指世事无常。
35. 南北自来去:指浮云随意飘荡,无定向。
36. 青春深:春天将深。
37. 过予:走过我的身边。
去完善
赏析
这是一首关于送别友人、表达诗人对其敬仰之情的诗。通过描绘袁上人的才学、德行和游历,表达了诗人对其深深的敬佩之情。
“上人眼睛黄,游艺出天悟”,这两句写袁上人的外貌特点及其超脱自然的智慧。眼睛是心灵的窗户,通过眼神的描述,体现出他的聪慧与灵性。
“胸中七曜历,掌上九筹数”,这句称赞袁上人才识渊博,知识丰富。同时透露出他在运用这些知识时的娴熟技巧。
“通医诏百药,袭气了三住”,这里称赞了袁上人在医学上的成就。他不仅精通医术,而且掌握了很多药物知识,对于气的理解和运用也有自己独特的见解。
“余犹穷众术,辨口剧河注”,这是诗人对自己的谦虚评价,虽然他自认为自己在许多方面都还有很多不足,但在与人交流时仍能言善辩,口若悬河。
“谁云不拘教,心实谨律度”,这是对袁上人品德的高度赞誉。尽管他看似不拘小节,但他的内心却十分严谨,遵循一定的道德准则。
“提携木上座,白足勤远步”,这两句写袁上人的日常修行,他时常提着禅杖,脚踏实地地修行,不畏艰难困苦。
“丁丁啄郊扉,起我曳尘屦”,这里是写诗人被袁上人的修行所感动,激励着他也开始努力修行。
“高谈翠竹法,时觅碧云句”,这两句描绘了他们在一起畅谈修行之道,不时还会寻找灵感,写出优美的诗句。
“语以丘轲书,竦踊知咏慕”,这句话说明他们在一起讨论儒家经典时,都能产生共鸣,心生敬仰。
“南山古花界,可隠玄豹雾”,诗人建议袁上人隐居南山,那里可以远离世俗纷扰,过上清净的生活。
“挽使小淹留,怀归锡难驻”,诗人希望袁上人能够在尘世中多停留一段时间,但同时也理解他急于回到修行的初衷。
“长途雪没胫,栗烈正寒沍”,这两句是诗人想象袁上人踏上漫长旅途的场景,途中风雪交加,天气严寒,令人感叹修行之不易。
“披披拂风袖,笑话岩中趣”,诗人想象袁上人在旅途中克服困境,谈笑风生,享受着山间野趣。
“巾瓶到铜山,钟梵岁云暮”,这是诗人祝愿袁上人能够顺利抵达铜山,在那里度过美好的时光。
“浮云亦何意,南北自来去”,诗人借用浮云的意象,表达了对友人的祝福。无论未来如何,愿他能如浮云般自在逍遥,无拘无束。
“迟尔青春深,过予碧溪路”,这是诗人期待未来有一天能与袁上人在碧溪路上重逢,共享美好时光。
去完善
创作背景
这是一首由南宋文人范浚创作的送别诗《送袁上人还铜山》。范浚生活在12世纪的南宋时期,是一位具有深厚文化底蕴的文人。他在政治、文学、哲学等多个领域都有突出的成就。这首诗的创作时间大致在南宋初期,当时国家正处于内忧外患的困境之中,山河破碎,民生凋敝。
在南宋初年,范浚的生活也受到了一定程度的影响。他的人生际遇可谓曲折坎坷,他曾任职于朝廷,但因对时政不满而辞官归隐。在这个过程中,他结交了许多志同道合的朋友,其中就包括袁上人。袁上人是他的好友,也是一位出家人,他们之间有着深厚的友谊。
在这个特殊时期,南宋政权偏安一隅,民族矛盾尖锐。金兵南下,中原沦陷,百姓流离失所,国家处于风雨飘摇之中。在这种背景下,范浚和袁上人的友情显得尤为珍贵。他们在战乱中相互扶持,共同度过了那段艰难的岁月。这首《送袁上人还铜山》就是在这种背景下创作的,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离去的不舍之情,以及对国家命运的担忧。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