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赵安伯县丞之任婺源
邑丞清操如臞儒,人言帝宗千里驹。
燃膏夜绝学更苦,下笔欲命骚为奴。
往年给札试西省,堵墙学士纷惊呼。
归来汀草乱袍色,上食日向庭闱趋。
君家先烈今谁如,江州黄州忠义俱。
绿林豪客为蒲伏,刮肠洗胃投戈殳。
我方三叹揖盛事,欲纪劲节惭才芜。
君其努力济世美,倘登要路须捐躯。
春流起柂花芬敷,取别草草如惊凫。
君逢后日南来客,莫忘书札贻潜夫。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县丞清廉如同贫困学者,人们称赞他是皇帝的杰出后代。
夜间刻苦攻读点燃烛油,拿起笔想使屈原的作品成为奴仆。
往年受诏在皇宫内考试,墙上满满的学士们都感叹不已。
回来后在河滩边杂草混乱,走向朝堂奉上食物。
你们家族的先烈如今有谁呢?江州和赣州都有着忠诚和正义。
那些绿林好汉都纷纷归顺,他们放下武器愿意改过自新。
我三次感叹敬佩这样伟大的事情,想要记录他们的高尚品质却感到才能不足。
请你要努力完成这美好的事业,如果登上了重要职位,需要付出生命也在所不惜。
春天河流启动,花朵盛开遍布四野,就这样匆匆告别好像受惊的野鸭。
如果你在将来遇到从南方来的朋友,不要忘记把书信带给那些默默无闻的人。
去完善
释义
邑丞:县丞,即县令的副职。
清操:清廉的操守。
臞儒:瘦弱的儒生,这里指清贫的读书人。
帝宗:皇室宗亲。
千里驹:指才能出众的人。
燃膏:燃烧油脂以照明的灯油。
学更苦:学习更加艰苦。
命骚为奴:让《离骚》成为自己的奴仆,即通过学习《离骚》丰富和提高自己。
给札:古代科举考试,考官根据考生的答卷给予评语。
试西省:参加朝廷在西边的省试。
堵墙学士:形容众多考生拥挤的状况。
呼:这里指惊叹的声音。
汀草乱袍色:形容官场生活的混乱。
上食:指朝廷供应的饮食。
向日:朝着太阳,这里指在皇帝面前。
庭闱:家庭,这里指朝廷。
黄州:湖北省黄冈市,宋代诗人苏轼曾贬谪于此。
江州:江西九江市,唐代杜甫曾被贬谪于此。
绿林豪客:指起义军。
蒲伏:匍匐,这里指投降。
刮肠洗胃:形容严格要求自己。
戈殳:兵器,这里指起义军的武器。
三叹:多次感叹。
揖:表达敬意。
才芜:才学粗疏。
济世美:实现治理国家的美好愿望。
要路:显要的位置,这里指重要的官职。
捐躯:献出生命。
春流:春天的水流。
起柂:起航。
花芬敷:花开茂盛。
草草:匆匆忙忙。
惊凫:受惊的野鸭,这里形容临别的心情。
贻:赠送。
潜夫:隐士,这里指赵安伯。
去完善
赏析
《送赵安伯县丞之任婺源》是南宋诗人范浚的一首送别诗。范浚以赞美、激励和祝愿的方式表达对朋友赵安伯赴任婺源县丞的殷切期望。
首联描绘赵安伯清廉的品行和才华横溢的形象,将他比喻为千里驹,赞誉他在仕途上的优秀表现。颔联强调赵安伯勤学不辍的精神和严谨的创作态度,赞颂他写作技巧的高超。
颈联回忆了赵安伯过去在省试中取得的成就,以及回到故乡后依然关注国家大事的情景。尾联通过赞颂赵安伯的家风传承,传递出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怀。在向朋友表达敬意的同时,作者也勉励赵安伯在未来的仕途中为国家尽心尽力,展现出高尚的品质和高远的理想。
整首诗语言优美,感情真挚,结构紧凑,充满浓厚的人文关怀。通过对赵安伯的赞美和对国家未来的期许,表达了诗人对国家命运的关切和忧虑。这首诗歌颂了一位有志向、有才华的贤能之士,同时也揭示了南宋时期社会的风俗与现实。
去完善
创作背景
《送赵安伯县丞之任婺源》是南宋著名诗人范浚为送别友人赵安伯前往婺源县担任县丞一职而创作的诗歌。这首诗的创作时间为南宋时期(公元1127-1279年)。
在这个时期,中国正处于南宋与金朝的对抗阶段,政治局势紧张。同时,南宋社会经济、文化得到一定程度的发展,科举制度成为选拔官员的主要途径。范浚作为文人雅士,一生致力于文学创作和教育事业,并游历全国各地。在这段时间里,他可能结识了赵安伯,两人成为了朋友。
赵安伯在范浚的诗中被描述为一个学识渊博、志存高远的人才。然而,在当时的社会环境下,他们这样的文人墨客很难跻身权力中心,只能屈就于地方官吏的职位。在范浚的送别诗中,他表达了对赵安伯未来的担忧和祝福,希望他在任职期间能够为民谋福祉,实现自己的理想。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