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戏效白傅体送姚删定

标题包含
戏效白傅体送姚删定
倦客长年嗟久客,交游此地喜偕游。 后溪水接前溪碧,小响峰连大响幽。 千里家山千里梦,一春风月一春愁。 今朝共话明朝别,取醉君无不醉休。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范浚(1090-1150),字子济,号潜溪先生,南宋著名理学家、教育家。他生于浙江金华人,是北宋名臣范仲淹的后裔。 范浚年轻时就展现出非凡的才华,曾中举人,但因种种原因未能进入官场。后来,他在金华一...查看更多
去完善

译文
长期流浪的人感叹着长久以来的漂泊不定,在这里,我结交了朋友并一起愉快地游玩。后方的小溪与前方的小溪连接在一起,形成一片碧波荡漾的水面,小山上的声音与大山的幽静相呼应。家乡远在千里之外,只有梦境才能触摸到她,春天的风花雪月勾起了我的乡愁。今天我们一起畅谈,明天我们即将分别,让我们尽情畅饮,不醉不归。
去完善
释义
1. 倦客:疲惫的旅行者。这里指作者自己或与之有共鸣的人。 2. 白傅体:白居易的诗体风格。这里作者用戏仿的手法模拟这种诗体创作。 3. 姚删定:一位名为姚姓的朋友,担任删定一职。可能是一位文人或者官员。 4. 后溪、前溪:此处指的是溪流名称。 5. 小响峰、大响峰:此处指的是山峰名称。 6. 家山:家乡的山川风景。 7. 一春:整个春天。 8. 取醉:一起喝酒尽情畅饮。
去完善
赏析
《戏效白傅体送姚删定》是南宋诗人范浚的一首送别诗。诗人以白居易的诗歌风格为基础,巧妙地运用了拟人、对仗等手法,表达出对友情的珍视和对离别的不舍之情。 首联“倦客长年嗟久客,交游此地喜偕游”,诗人用“倦客”和“久客”两个词形象地描绘了在外奔波、疲惫不堪的自己和即将离别的友人。同时,表达了在此地结交的喜悦和对即将分别的不舍。 颔联“后溪水接前溪碧,小响峰连大响幽”,通过对景物的描写,展现了美丽的自然风光,也寓含着离别时的伤感之情。诗句中,“后溪水”与“前溪碧”相对,“小响峰”与“大响幽”相连,对仗工整,富有韵律感。 颈联“千里家山千里梦,一春风月一春愁”,以千里外的家乡和梦境中的美好景象,表达了对故乡的思念和对未来的忧虑。同时,通过“一春风月”与“一春愁”的对比,突显出诗人面对离别时的心情。 尾联“今朝共话明朝别,取醉君无不醉休”,在最后的告别时刻,诗人表达了与对方共话的愉悦以及对酒当歌、尽兴方休的情感。这里的“取醉”二字,既表现出了诗人的豪放不羁,又流露出对友情的珍视。 总之,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色的描绘、情感的表达以及语言的运用,展现了一幅生动而感人的离别画面,表达了诗人对友情的不舍以及对未来的期许。
去完善
创作背景
《戏效白傅体送姚删定》是南宋诗人范浚所作的一首送别诗。这首诗的创作背景大致可以追溯到公元12世纪末至13世纪初的南宋时期,具体时间未详。 当时范浚正值壮年,人生阅历丰富。作为文人,他有着广泛的交游圈和丰富的社交生活。他的好友姚删定是一位精通古籍整理和编纂的学者,以严谨的学术态度和广博的学识为世人所推崇。 在这个时代,北宋灭亡后的南宋小朝廷偏安一隅,政治腐败,民生疾苦,使得有志之士对国家前途深感忧虑。然而,与此同时,文化领域却呈现出了蓬勃发展的景象。科举制度的日益完善,使得士人阶层更加关注自身修养和学术研究。此外,经史子集等各类典籍的整理与传播也日益受到重视,这为文人之间的交往提供了更多的共同话题和沟通平台。 范浚在送别姚删定时,有感于这位挚友对学术事业的执着追求和对国家命运的关切之情,因此借用了唐代诗人白居易的诗风,以戏谑的口吻表达了自己的惜别之情。在这首诗中,他以幽默诙谐的语言描绘了二人把酒言欢的场景,同时也表达了对友人高洁品质的赞誉和对他未来事业的期许。这种独特的艺术手法,既展示了范浚个人风格的独特魅力,又凸显了南宋时期文人墨客的才情风采。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