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遣兴五首 其三

标题包含
遣兴五首 其三
我逢刘颍川,竟夕不向枕。 余人偶对面,白昼辄欲寝。 生来不耐俗,敢妄作题品。 犹嫌太分明,客至姑与饮。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范浚(1090-1150),字子济,号潜溪先生,南宋著名理学家、教育家。他生于浙江金华人,是北宋名臣范仲淹的后裔。 范浚年轻时就展现出非凡的才华,曾中举人,但因种种原因未能进入官场。后来,他在金华一...查看更多
去完善

译文
偶遇刘颍川,通宵不睡觉。 其他人面对面,白天就想睡。 生来不喜欢世俗,不敢随意评论。 害怕太清晰,客人来就一起喝酒。
去完善
释义
《遣兴五首 其三》 作者:范浚 1. 刘颍川:指的是东汉名士刘表,字景升,曾任荆州牧。这里用刘表来比喻文人的高尚品质。 2. 竟夕:整个晚上。这里表示作者整晚都在与刘颍川交流,没有休息。 3. 不向枕:不愿意去睡觉。这里表示作者在与刘颍川交流的过程中非常投入,以至于忘记了睡觉。 4. 余人:其他的人。这里指除了刘颍川之外的其他人。 5. 偶对面:偶然间与人面对面交流。这里表示作者与其他人的交流并不频繁。 6. 白昼:白天。这里表示在白天的时候,作者很容易感到困倦。 7. 辄欲寝:立刻想要睡觉。这里表示作者在白天的时候非常容易感到困倦。 8. 不耐俗:不喜欢世俗的事物。这里表示作者的性格比较清高,不喜欢与世俗的事物接触。 9. 敢妄作题品:不敢随意评价别人。这里表示作者对自己的观点非常谨慎,不轻易发表评论。 10. 犹嫌太分明:仍然觉得自己的观点过于明确。这里表示作者虽然对自己的观点非常谨慎,但仍然觉得自己的观点有时候过于明确。 11. 客至姑与饮:有客人来访时,姑且与他们一起喝酒。这里表示作者在面对客人来访时,会暂时放下自己的原则,与大家一同享受欢乐时光。
去完善
赏析
在这首诗中,诗人通过对比自己与他人的性格特点,表现了自己独立特行、不随世俗的个性。首先,诗中提到“我逢刘颍川,竟夕不向枕”,表明了在见到刘颍川时,诗人会兴奋地与之畅谈一整夜而不觉困倦。而对于其他人,诗人则显得兴趣索然,甚至在白天就想要入睡。这种鲜明的反差表现了诗人对待不同人的态度和情感投入的差异,突出了他在人际交往中的独特取向。 紧接着,诗人以“生来不耐俗,敢妄作题品”进一步强调了自身性格特征。他生来就不喜欢庸俗的人情世故,敢于不拘一格地进行评价和鉴赏。这种不畏世俗、坚持自我的精神,使得诗人在面对宾客时,虽然仍表现出友善的态度,但内心却始终保持清醒的认知,从而通过“犹嫌太分明,客至姑与饮”传达出对世俗应酬的无奈与妥协。整首诗通过对人物描绘和情感表达,展现了诗人豪放不羁的性格以及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去完善
创作背景
《遣兴五首 其三》是南宋时期著名学者、诗人范浚所作。这首诗的创作时间大约在宋宁宗庆元年间(1195-1200年)。在这段时间里,范浚因为不满当时的社会风气和政治状况,辞官回乡,隐居于家,以诗抒发自己的情感和思考。 在范浚生活的时代,南宋正处于政治腐败、社会矛盾尖锐的时期。统治者为了维护自身的地位,对内实行严密的统治,对外则采取屈辱的求和政策,这使得民众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范浚作为一位有良知的知识分子,对这种现状深感痛心。他在诗中表达了对现实的不满和对理想社会的向往,同时也表现出了自己的孤独和无奈。 在这首诗中,范浚通过描绘秋景,表达了对故乡和亲人的思念之情。同时,他也抒发了自己作为一个文人的悲哀和无奈。在当时的社会背景下,文人往往受到统治者的压制和排挤,难以施展才华。因此,范浚在这首诗中表达了对自己命运的感慨和对社会的批判。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