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韵六兄茂永首夏新晴
燕落雨知节,鸠鸣天欲晴。
行云飞断碧,斜日漏微明。
笋上竹三径,苗肥田一成。
野人知得饱,索酒坐班荆。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燕落在雨中感知时节,斑鸠在晴天鸣叫。云朵飘过,使得天空露出碧蓝;夕阳斜照,透出一丝微光。竹笋生长在三径竹林中,青苗茁壮肥满一成的农田。乡野之人知道此时已经饱腹,于是索要酒水坐在路边一起畅饮。
去完善
释义
1. 燕落:古代燕地,位于今河北一带。这里指下雨的地方。
2. 鸠鸣:即斑鸠叫。斑鸠在晴天时常鸣叫,所以诗人用斑鸠的叫声来预兆天气将要放晴。
3. 行云飞断碧:描绘出天空中的云彩飘散,露出蔚蓝的天空的景象。
4. 斜日漏微明:太阳快要落山时,光线逐渐暗淡,此处以“漏”字形象描绘出太阳余光慢慢消失的过程。
5. 三径:原指三条小路,这里借指竹林间的小路。
6. 苗肥田一成:农田里的庄稼长得壮实,丰收在望。
7. 野人:农村百姓的自谓。
8. 索酒:索要酒喝。
9. 班荆:一种生活场景,用荆条铺成座位,意指与友人相聚。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以自然景象和农作物生长为线索,描绘了初夏时节天气放晴后的田园风光。诗人通过观察燕子和斑鸠的行为来感知天气变化,凸显了人与自然的紧密联系。“行云飞断碧,斜日漏微明”描绘了天空中流云的流动与夕阳的余晖,给人一种宁静、和谐的感觉。“笋上竹三径,苗肥田一成”描述了竹笋的生长和田间禾苗的繁荣,展现了初夏生机盎然的景象。最后两句则表达了诗人因感受自然之美而心生愉悦之情,渴望与朋友共享这份美好时光。整首诗画面生动,情感真挚,彰显了诗人对大自然的敬畏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去完善
创作背景
在南宋时期,诗人的范浚创作了一首名为《次韵六兄茂永首夏新晴》的佳作。这首诗的诞生并非偶然,而是与当时的历史环境、作者的境遇以及个人情感紧密相连。
1. 诗词的创作时间:本诗作于南宋时期(1127-1279年),这是一个动荡不安的时代,国家局势风雨飘摇。然而,这个时期也是中国文学艺术的繁荣时期,尤其是诗歌领域,涌现出了一大批著名诗人。
2. 该时间段内与作者相关的人生际遇:范浚身处乱世,却始终坚持自己的信念和理想。他曾任过地方官吏,但因不善于官场周旋而遭贬谪。尽管如此,他并未放弃对知识和真理的追求,将精力投入到文学创作和教育事业上。在他的诗作中,可以感受到他对生活的热爱和对未来的期许。
3. 同时间段内与作者有关的时代相关背景知识:南宋时期,社会矛盾尖锐,战乱频繁。在这样的环境下,许多文人志士选择了归隐田园,寻求心灵的慰藉。范浚也是如此,他在生活中遭遇挫折后,选择了离开喧嚣的城市,回归宁静的乡村生活。这使得他的诗作充满了浓厚的田园气息和人文情怀。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