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雪晚晴出西村
步屐寻春犯雪泥,村南村北鹁鸠啼。
堕梅残白犹明树,著柳暗黄初映堤。
风景快晴云擘絮,江天未暮日悬规。
最怜碧涨侵沙尾,更傍横桥一杖藜。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穿著木屐寻找春天的气息, 走在乡间的路上, 时不时地能听到鹁鸠鸟的叫声。梅花凋谢了, 但是残留的白花瓣仍然挂在树枝上清晰可见.柳树的新芽在阳光下呈现出淡黄色, 在河堤上格外显眼.晴朗的天空中云朵像棉花一样, 太阳还没有下山, 天边的景色就像画中的美景一般吸引人. 我最喜欢看到河水上涨淹没了河岸, 而我又刚好路过一座小桥, 手拿著拐杖缓缓走过.
去完善
释义
1. 步屐:指行走或出行。
2. 春犯雪泥:春天的雪还没有融化,形成雪泥。
3. 鹁鸠:即布谷鸟。
4. 堕梅:落在地面上的梅花。
5. 擘絮:形容云朵像棉絮一样分散开来。
6. 江天未暮日悬规:夕阳还未完全落下,如挂在天空的圆规。
7. 碧涨:水涨后的江水呈现绿色。
8. 沙尾:江边沙滩的尽头。
9. 一杖藜:拄着一根藜木做的拐杖。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以春雪晚晴为背景,描绘了一幅宁静祥和的乡村景象。诗人通过细腻的观察和丰富的想象,表达了自然与人和谐共处的意境。首联“步屐寻春犯雪泥,村南村北鹁鸠啼”,通过对春天的寻找和对鹁鸠的聆听,展现出诗人在雪后的清新世界中漫步的乐趣。颔联“堕梅残白犹明树,著柳暗黄初映堤”,描述了梅花凋落、柳树初绿的景象,进一步渲染了春天的气息。颈联“风景快晴云擘絮,江天未暮日悬规”,则展现了雨后初晴、阳光普照的美景,给人一种豁然开朗的感觉。尾联“最怜碧涨侵沙尾,更傍横桥一杖藜”,通过描绘碧水漫涨的景象,突出了诗人对大自然美景的欣赏与热爱,同时也流露出他对生活的热爱与追求。整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给人以美的享受。
去完善
创作背景
《春雪晚晴出西村》这首诗是南宋诗人范浚创作的一首描绘田园风光的诗。据诗题可知,此诗作于春天雪后初晴之时,而诗人走出西村进行游览。结合诗人生活时代的历史背景及他个人的命运际遇来理解这首诗,可以更为深刻把握其内涵。
首先,范浚生活在南宋时期,当时社会局势相对安定,文化繁荣。然而,诗人也面临着南宋朝廷的种种腐化现象和社会矛盾,这使他对现实有着清醒的认识和忧虑。其次,在范浚个人经历方面,他曾受到程朱理学的熏陶,又一度钻研佛学,使得他在文学创作中表现出一种深沉、超脱的精神风貌。因此,在《春雪晚晴出西村》一诗中,我们既可以感受到自然景色的清新脱俗,又可以领悟到诗人寄寓其中的哲理思考与人文关怀。
总之,范浚在春天雪后初晴的田野风光中寻找慰藉,表达了对生活哲理的独到见解和对人间温情的向往之情。此诗既具有较高的审美价值,又富有深厚的时代意义和人文底蕴。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