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送春曲

标题包含
送春曲
春光春光,劝汝一杯酒。 我能为春作高歌,未解春能听歌否。 春归有底急,落尽桃花红。 园蹊漠漠野阴静,兔葵燕麦空摇风。 风光几何时,背我忽如客。 残丝欲断感春心,语燕劳劳上帘额。 我有惜芳意,一春怜物华。 春来雪里索梅笑,春去怅望飞杨花。 春归知复来,奈此断年别。 摇杨三月暮天愁,鶗鴂一声芳草歇。 歌竟我亦醉,一掉觥船空。 明年待春花树下,放歌擎酒相迎逢。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范浚(1090-1150),字子济,号潜溪先生,南宋著名理学家、教育家。他生于浙江金华人,是北宋名臣范仲淹的后裔。 范浚年轻时就展现出非凡的才华,曾中举人,但因种种原因未能进入官场。后来,他在金华一...查看更多
去完善

译文
春日融融,共饮一杯美酒。 我为春天高声歌唱,不知春天是否能听到我的歌声。 春天为何匆匆离去,落尽了盛开的桃花。 花园的小路上弥漫着寂静的氛围,只有兔子和燕麦随风摇曳。 美好的风光还有多久呢,转眼间就已离我而去,宛如过客。 心中充满感慨,燕子忙碌地筑巢在门帘上。 我珍惜每一朵花儿,整个春天都在怜爱这些生命之花。 春天来时我在雪中寻找梅花绽放的笑容,春天离去时又惆怅地看着杨柳飞舞的花瓣。 春天虽然会再回来,但我们无法预测下一次的离别会在何时。 暮春时分,杨柳依依,让人心生忧愁,杜鹃悲鸣,芳草也渐渐凋谢。 歌曲唱罢我也陶醉其中,杯中之酒已空。 明年春天,我们在繁花盛开的地方,一起放歌饮酒,互相迎接重逢的时刻。
去完善
释义
1. "春光春光,劝汝一杯酒":春天的景色与时光,让我敬你一杯酒。这句诗是诗人对春天的美好祝愿和对时光的感慨。 2. "我能为春作高歌,未解春能听歌否":我能够为春天唱出美妙的歌曲,却不明白春天是否愿意聆听。这句诗表达了诗人对春天的崇敬和渴望与春天沟通的心情。 3. "春归有底急,落尽桃花红":春天离去得如此匆忙,以至于桃花都凋谢了。这句诗表达了诗人对春天离去的惋惜和不舍。 4. "园蹊漠漠野阴静,兔葵燕麦空摇风":田园小路一片寂静,只有兔葵和燕麦在风中摇曳。这句诗描绘了春天离去后的景象,表达了诗人对春天离去的无奈和哀伤。 5. "风光几何时,背我忽如客":美好的风光总是短暂,转眼就离我而去如同过客。这句诗表达了诗人对时光流逝的感慨和对春天的留恋。 6. "残丝欲断感春心,语燕劳劳上帘额":残丝即将断裂,令人感叹春天的离去;燕子不停地叫着,飞上帘子。这句诗通过描写残丝和燕子的活动,表达了诗人对春天离去的伤感之情。 7. "我有惜芳意,一春怜物华":我怀着珍惜花朵的心情,整个春天都在关爱万物生长。这句诗表达了诗人对春天的热爱和关爱自然的心态。 8. "春来雪里索梅笑,春去怅望飞杨花":春天来临时,雪花中绽放的梅花含笑;春天离去时,惆怅地望着飞舞的杨花。这句诗通过描绘春天的到来和离去,表达了诗人对春天的喜爱和眷恋之情。 9. "春归知复来,奈此断年别":春天离去后,我知道它还会回来,只是这一年一度的离别让人心疼。这句诗表达了诗人对春天离去的无奈和感慨。 10. "摇杨三月暮天愁,鶗鴂一声芳草歇":阳春三月的杨树轻轻摇曳,给暮色增添了几分忧愁;鶗鴂鸟叫了一声,芳草也随之凋零。这句诗通过描绘暮色中的杨树和鸟叫声,表达了诗人对春天离去的哀愁和感慨。 11. "歌竟我亦醉,一掉觥船空":歌唱完毕后,我也陶醉其中,杯子里的酒已喝完。这句诗表达了诗人对歌声的喜爱和沉醉其中的心情。 12. "明年待春花树下,放歌擎酒相迎逢":明年春天,我在春花树下唱歌饮酒,迎接你的归来。这句诗表达了诗人对明年春天的期待和重逢的喜悦。
去完善
赏析
《送春曲》是南宋诗人范浚的一首咏春抒怀之作。诗人通过对春天的赞美和感慨,表达了其对美好时光的珍惜和对人生无常的无奈。全诗情感真挚,语言优美,给人以强烈的艺术感染力。 首联“春光春光,劝汝一杯酒”,诗人以拟人的手法,将春天视为一位友人,热情地向它敬酒。这一句既表现了诗人对春天的热爱,也为整首诗营造了一种轻松愉快的氛围。 颔联“我能为春作高歌,未解春能听歌否”,诗人以豪放的姿态,为春天唱出赞歌,但又流露出一丝担忧,担心春天是否能听到他的歌声。这里的“解”字,表现出诗人对春天理解的深度,以及他对自己情感的珍视。 颈联“春归有底急,落尽桃花红”,诗人通过对春天离去的急促感到惋惜,以“落尽桃花红”来形容春天的离去,形象生动,富有美感。同时,这一句也暗示了诗人对时光流逝的感慨。 腹联“园蹊漠漠野阴静,兔葵燕麦空摇风”,诗人描绘了一幅春去夏来的景象,通过对“园蹊漠漠”、“野阴静”、“兔葵燕麦”等景物的描写,展现出季节更替的自然规律。这里,“空摇风”三字,传达了诗人对春天离去的无奈和伤感。 尾联“歌竟我亦醉,一掉觥船空”,诗人通过歌唱表达对春天的留恋之情,在歌声结束后,自己也陷入了沉醉之中。这里的“觥船空”,寓意着诗人对美好时光的逝去感到无尽的哀伤。 总的来说,《送春曲》这首诗歌,通过对春天的赞美、感慨和留恋,展现了诗人对美好时光的珍视和对人生无常的无奈。全诗语言优美,情感真挚,给人以强烈的艺术感染力。
去完善
创作背景
《送春曲》是南宋诗人范浚的一首送别春天的诗作。这首诗的创作时间为公元12世纪,即南宋初期。 在那个时候,中国正处于一个动荡不安的历史时期。北宋灭亡后,南宋建立,然而国家仍然面临着外族入侵的危机。在这种情况下,文人墨客们常常感叹时局的艰难,表达对家国故土的热爱和对和平生活的向往。 范浚生活在这样一个时代背景下,他的个人经历也颇为坎坷。他曾担任地方官吏,后因直言敢谏而遭到排挤,辞官回乡。在家乡,他致力于文学创作和教育,培养了一批杰出的人才。然而,他的理想并未完全实现,他在仕途上遭受了挫折,这使他更加关注民生和社会问题。 在他的诗歌作品中,我们可以感受到他对时代的忧虑和对家园的眷恋。《送春曲》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春天离去的惋惜,同时也传达了时光荏苒、生命短暂的感慨。在这首诗中,我们可以看到范浚对自然景色的敏锐观察,以及对人生哲理的独特见解。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