郊行探春得梅林攀玩为乐因成诗示偕行
公不见白衣居士春风里,浪走寻芳南涧底。
要见深红踯躅花,不辞辛苦行三里。
吾人风味复不恶,异代幽情敢相拟。
故穿密竹过山腰,却下横桥度沙嘴。
宁甘著脚踏残雪,正欲搜春访桃李。
天寒桃李都未花,只有山梅破红蕊。
低欹岩石俯苍翠,倒影方塘照清泚。
临风三嗅忍回头,细看长吟聊徙倚。
牵花及此当作意,归把疏香泛浮蚁。
莫令摽落乱飞空,惆怅残英随陇水。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你们难道没看到那位穿着白衣服的隐士在春天的微风里漫步,寻找着在南山溪谷的深处盛开的花朵?为了见到那艳丽的杜鹃花,他不怕辛苦,走了整整三里的路程。我们这代人的风采也同样不俗,尽管生活在不同的时代,但我们的心境或许能相互理解。
我们在山间的小路上穿行,翻过层层竹林,走过横卧的石桥,渡过了沙滩的边缘。我们甘愿脚踩残雪,就是要去探访春天里盛开的桃花和李花。虽然天气寒冷,桃花李花都还没开花,但是梅花已经悄然绽放,红艳的花瓣犹如点缀在青山绿水之间的一抹亮色。
我们靠着岩石,俯瞰着那一片苍翠的绿色,倒影在池塘的水面上显得格外清晰。我们在风中伫立,感受着花的香气,轻声吟唱,聊以消遣时光。我们把花儿带回来,一起品尝那淡香的酒,不要让花瓣随风飘落,在空中飘散,留下一丝淡淡的惆怅。
去完善
释义
1. 公不见:这是对读者的称呼,“公”是尊称。这句的意思是,你是否没有见到我在春风中的形象。
2. 浪走寻芳:无目的地游逛寻找美好的景色。
3. 南涧底:南边的山涧底部。
4. 要见:想要看到。
5. 深红踯躅花:指红色的花朵。
6. 不辞辛苦行三里:不在乎走三里路的辛苦。
7. 吾人风味:我们这样的兴趣和风格。
8. 异代幽情:不同时代的文人雅士的情致。
9. 故穿密竹过山腰:故意穿过茂密的竹林翻过山坡。
10. 却下横桥度沙嘴:从横桥上走过,渡过沙滩的边缘。
11. 宁甘著脚:宁愿在脚下踏到残雪。
12. 正欲搜春访桃李:想要去寻找春天的气息和桃花李花。
13. 山梅破红蕊:山间的梅花盛开。
14. 低欹岩石:倾斜的石头上。
15. 俯苍翠:低头看着满眼的绿色。
16. 倒影方塘:清澈的池塘中映出倒影。
17. 清泚:清澈的水流。
18. 临风三嗅:迎着风多次闻花香。
19. 细看长吟:仔细观看,发出长长的感叹。
20. 牵花及此:握住花朵,领悟其中的意味。
21. 归把疏香泛浮蚁:回去之后用微风吹散的香气调制酒食。
22. 莫令摽落乱飞空:不要让花瓣凋落飘散在空中。
23. 惆怅残英随陇水:令人惆怅的是花瓣随着水流飘远。
去完善
赏析
范浚的这首诗《郊行探春得梅林攀玩为乐因成诗示偕行》生动地描绘了作者与友人同游时的情景和心情。诗人首先描述了他们在春天里的行动,他们要在春天的南涧寻找深红色的踯躅花,即使需要行走三里路也不辞辛苦。接着诗人指出,他们的趣味并不俗气,而是有异代的幽情。然后他们穿过山腰的竹林,走过横桥渡过沙嘴,踏过残留的积雪,寻找春天的桃李。然而天寒尚未开花,他们只能看到山梅的红蕊。在山梅低垂的地方,他们俯瞰着苍翠的景色,看到在池塘中的倒影,临风之际,回首看看梅花,感受到风的轻抚,暂时停下脚步欣赏眼前的风景。最后,他提到他珍视这次赏花之行,希望回到家中能与友人分享这份愉悦,让花香和美酒共同飘荡,不要让花瓣凋落空中,让人惋惜。整首诗借助于生动的景物描写表达了作者对自然、友情的热爱和对美好时光的珍惜。
去完善
创作背景
这首诗是南宋诗人范浚在春季外出时所作。范浚生活在南宋晚期,其时国家局势动荡,战乱频繁,百姓生活困苦。然而,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范浚却能保持乐观的心态,积极寻找生活的乐趣。
在这次郊行探春的过程中,范浚发现了梅林,遂与朋友一同攀玩,欣赏梅花的美景。他们在梅花林间嬉戏,尽情享受大自然的美好。这种轻松愉悦的氛围,使范浚诗兴大发,写下了这首描绘春天美景和与友人共度快乐时光的诗歌。
范浚在诗歌中表达了对春天的热爱和对友情的珍视。他希望在这样一个美好的季节里,能够与朋友们一起度过愉快的时光,忘却生活中的烦恼和忧虑。这首诗反映了范浚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以及他对友谊的珍视。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