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题武康唐伯南扫月轩

标题包含
题武康唐伯南扫月轩
竹影扫秋月,乃是仙人诗。 至今幽隠士,想像沙塘陂。 开轩笑长风,坐看山月吐。 修篁出清姿,会作婆娑舞。 莫遣儿辈觉,此乐无人知。 谁家复多竹,风月同幽期。 幸当语竹弟,俗士久暌阙。 主人倘无嫌,为扫石上月。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范浚(1090-1150),字子济,号潜溪先生,南宋著名理学家、教育家。他生于浙江金华人,是北宋名臣范仲淹的后裔。 范浚年轻时就展现出非凡的才华,曾中举人,但因种种原因未能进入官场。后来,他在金华一...查看更多
去完善

译文
月光照拂竹林,如同仙人的诗篇。 至今仍在寻找隐逸之士,想象那片沙塘陂。 打开窗户笑对狂风,坐着欣赏山间的月亮升起。 翠竹显现清秀之态,似乎将要婆娑起舞。 别让孩子们察觉到这份快乐,这种愉悦只有我们自己懂得。 谁家的院子里还种着许多竹子呢,与风月和鸣共享幽静之趣。 幸运的是能与这竹子共语,因为长久以来我们已经疏远了世俗之人。 倘若主人不嫌弃,我就为你扫去石头上的月光吧。
去完善
释义
1. 武康:古县名,位于今中国浙江省湖州市德清县。 2. 唐伯南:人名,生平事迹不详。 3. 扫月轩:可能是唐伯南的别业或居所之一,意为“扫去月亮上的阴影”,寓意将心灵洗净,享受宁静与纯洁的生活。 4. 竹影扫秋月:用竹影比喻诗人自己的影子,以此表达其潇洒脱俗的性格和高洁的情怀。 5. 是乃仙人诗:认为这首诗具有超凡脱俗的神仙气质。 6. 至今幽隐士:指的是像唐伯南那样不愿为世俗所累的高人雅士。 7. 沙塘陂:可能是武康的一处风景点,具体位置不详。 8. 开轩笑长风:指打开窗户,欣赏远处的山风呼啸而过。 9. 坐看山月吐:在山间赏月,感受自然之美。 10. 修篁出清姿:形容竹子挺拔秀丽的身姿。 11. 婆娑舞:指竹子随风摇曳的姿态,如婆娑起舞。 12. 莫遣儿辈觉:不要让世俗之人打扰这样的高雅乐趣。 13. 此乐无人知:这种隐居山林、欣赏自然的乐趣鲜为人知。 14. 谁家复多竹:询问还有谁家有更多的竹子,可以共同分享这种幽静的生活。 15. 风月同幽期:表示愿意与志同道合的人共享这份赏月的清幽时光。 16. 幸当语竹弟:作者在竹林中见到与自己志趣相投的朋友,故称对方为“竹弟”。 17. 俗士久暌阙:长久以来未能与那些志趣不合的世俗之人断绝联系。 18. 主人倘无嫌:假设唐伯南并无芥蒂的话,作者愿意为他扫除那石上之月。
去完善
赏析
赏析:这首诗意境清幽,以秋月、竹林和山月为背景,描绘了一幅宁静而美好的画面。诗人以“竹影扫秋月”开篇,生动地展现了月光映照在竹叶上的景象,将读者带入一个梦幻般的仙境。接下来,诗人提到“幽隐士”,暗示了自己对远离世俗纷扰的追求。 诗歌后半部分,诗人描述了在扫月轩中欣赏山月的美景,以及竹子的婆娑舞姿。这表现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宁静生活的向往。同时,诗人还通过“莫遣儿辈觉,此乐无人知”表达了内心的孤独和高洁。 最后,诗人表达了与志同道合的朋友共享这种快乐的愿望。整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体现了诗人超然物外的情怀和对美好生活的渴望。
去完善
创作背景
这首诗歌《题武康唐伯南扫月轩》是南宋著名文人范浚在公元1207年所创作的。当时,南宋时期的政治局势复杂多变,北方中原地区的金朝逐渐崛起,对南方的宋朝构成了严重威胁。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诗人范浚深感国家危机,同时又无奈于自身的无力改变,于是将满腔忧国之情寄托于诗歌之中。 在个人生活方面,范浚虽然曾受到皇帝赏识,担任过一些官职,但因不满官场腐败,不愿与权臣合作,多次辞官归隐。然而,他的文人情怀使得他始终关注国家大事,希望通过自己的笔墨唤起民众的爱国情怀。 武康唐伯南是一位与他志同道合的朋友,二人交情甚好。唐伯南的“扫月轩”是一处清幽的文人墨客聚集之所,象征着他们高雅脱俗的精神追求。这首诗就是范浚为“扫月轩”题写的,既表达了对他朋友的赞许和敬仰,同时也借题发挥,抒发自己壮志难酬的感慨和对国家命运的忧虑。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