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读孔北海传

标题包含
读孔北海传
叹息东京乱,忠推北海豪。 未容禾女鬼,辄代卯金刀。 义概秋霜劲,英名白日高。 犹应凛生气,遣恨失吞曹。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范浚(1090-1150),字子济,号潜溪先生,南宋著名理学家、教育家。他生于浙江金华人,是北宋名臣范仲淹的后裔。 范浚年轻时就展现出非凡的才华,曾中举人,但因种种原因未能进入官场。后来,他在金华一...查看更多
去完善

译文
悲叹东京纷乱时,忠诚之士推举北海的英雄。 还没有给禾女鬼让路,就代替了卯金刀的地位。 正义气概如同秋天的霜气般刚劲,英名犹如白日般高洁。 依旧能够激励人心,消解恨意,消除了对曹操的吞并之恨。
去完善
释义
1. 东京:指东汉都城洛阳,是东汉的都城,又称“东都”。诗人以此表示当时的社会动荡不安。 2. 孔北海:即孔融,字文举,是东汉末年著名文人,曾任北海相,以才智闻名于世。 3. 禾女鬼:指汉代大臣李傕、郭汜等人为争夺权力而引发的动乱。禾女鬼寓意混乱、灾难。 4. 卯金刀:“卯金刀”为“刘”的隐语。这里用卯金刀暗指刘备,意指孔融没有完成辅佐刘备兴复汉室的使命。 5. 秋霜:指秋天的霜露,寓意严正、坚定。这里用以形容孔融的节操、气概。 6. 白日:比喻光明正大、崇高伟大。这里用以赞美孔融的美名、英灵。 7. 犹应:仍然。犹应表示尽管困难重重,但孔融的精神仍在激励后人。 8. 凛生气:指孔融的凛然正气。 9. 吞曹:指曹操消灭袁绍势力的战争。这里是说孔融本来有机会参与到这场战斗中,却因为种种原因而未能实现。
去完善
赏析
《读孔北海传》这首诗歌以孔融为主角,展现了他在东汉末年的忠诚与英勇事迹。诗歌传达了以下核心主题: 1. 首先表达了作者对孔融所处时代的混乱感到惋惜和痛心。诗歌用“东京乱”描述了当时的社会背景。而孔融的忠诚和他的豪情壮志被突显出来,用“忠推北海豪”来展现他的精神风貌。 2. 接着诗句“未容禾女鬼,辄代卯金刀”中,“禾女鬼”是“魏”字的拆字,即指曹操;“卯金刀”为“刘”字的拆字,即指汉朝。这里表达的是孔融坚决反对曹操篡汉,忠于汉朝的精神态度。 3. 在描绘孔融的英勇品质时,诗人运用了“义概秋霜劲,英名白日高”这一表达手法,将他的义勇气概比作寒冷的秋霜,他的英名地位比作天空中的太阳,彰显出他至高无上的品质。 4. 最后两句“犹应凛生气,遣恨失吞曹”,是对孔融豪迈性格的进一步赞美。虽然孔融壮烈牺牲,但他仍然有着凛然不可侵犯的生机,这生命力使得他对未能消灭曹操完成使命的遗憾得到些许慰藉。
去完善
创作背景
《读孔北海传》是南宋诗人范浚的一首五言律诗,创作于公元12世纪。这首诗通过对东汉末年著名政治家孔融(字北海)的赞美,表达了作者对忠诚、气节和正直品德的向往。 在公元12世纪,中国正处于宋朝时期,政治腐败、外患频繁,民间疾苦重重。范浚作为一名文人,忧国忧民之情溢于言表。他一生勤奋读书,以博学多才著称,但对官场的黑暗现象颇为不满。在他所处的时代,文人志士往往受到压制和迫害,使得他们无法实现抱负,为社会做出贡献。 范浚在这首诗中所赞美的孔北海,是东汉末年的名臣,曾任北海相。他性格刚直,不畏强权,多次上疏抨击宦官、外戚的恶行。然而,他的忠诚和正义并未得到朝廷的重视,反而遭到陷害,最终以身殉道。孔北海的事迹使范浚深感惋惜和痛心,同时也激发了他对忠诚、气节和正直品德的追求。 总的来说,《读孔北海传》这首诗歌展示了范浚对忠诚、气节和正直品德的崇尚,同时也反映了他所处时代的政治黑暗和社会矛盾。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