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题四兄茂安秀野亭

标题包含
题四兄茂安秀野亭
山作屏风云作篱,岧峣亭子俯涟漪。 绝知此地风光好,直为主人心迹奇。 侧塞乱花红被径,檀栾高竹翠缘陂。 惠连自喜陪幽赏,判却归时倒接䍠。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范浚(1090-1150),字子济,号潜溪先生,南宋著名理学家、教育家。他生于浙江金华人,是北宋名臣范仲淹的后裔。 范浚年轻时就展现出非凡的才华,曾中举人,但因种种原因未能进入官场。后来,他在金华一...查看更多
去完善

译文
山如屏风,云彩如围墙,巍峨的高台俯瞰着波光粼粼的水面。这里的美景无人不知,更是主人独特的心绪所在。小路旁花儿盛开,争艳纷繁;高高的竹子沿着池塘的边缘生长,绿意盎然。我为自己能陪伴这样的美景而欢喜,宁愿暂时放下日常琐事,投入这无尽的享受中。
去完善
释义
1. 岧峣:形容山峰高耸的样子。 2. 涟漪:水面波纹。 3. 侧塞:即“塞侧”,指路边。 4. 红被径:红花覆盖了小路。 5. 檀栾:挺拔高大的竹子。 6. 翠缘陂:翠绿的竹子围绕着池塘。 7. 惠连:南朝诗人谢灵运的侄子谢惠连,这里是指自己。 8. 判却:甘愿舍弃。 9. 倒接䍠:倒骑马背,喻指回程。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题为《题四兄茂安秀野亭》,是诗人范浚为赞颂其四兄的秀野亭所作。诗歌通过描绘秀野亭周围的山水风光,表现了诗人与四兄深厚的兄弟情谊以及共同享受美好自然的喜悦之情。 首联“山作屏风云作篱”,以山为屏,云为篱,形象地描绘出秀野亭四周的自然景观。其中的“屏”和“篱”均出自日常生活中的具体事物,但在诗人的巧妙运用下,它们赋予了更为抽象的含义,使得读者能够更直观地感受到那种仿佛置身世外桃源的氛围。 颔联“岧峣亭子俯涟漪”,描写了秀野亭的壮观景象。岧峣意为高大峻峭,这里用来形容亭子的高耸气势;涟漪则表达了湖面波光粼粼的动态美。这样的景象给人一种置身于仙境的感觉,充分展示了四兄选择修建秀野亭的独到眼光。 颈联“绝知此地风光好,直为主人心迹奇”,诗人以极其强烈的语气赞美了此地的美丽风光,同时也称赞了主人——其四兄茂安独具慧眼、不同寻常的品质。这两句诗把自然景色和人文情怀巧妙地结合在一起,增强了整首诗的艺术表现力。 接着的“侧塞乱花红被径,檀栾高竹翠缘陂”,通过对缤纷花海及挺拔翠竹的描绘,进一步丰富了画面层次,展现了四季更迭中,秀野亭周围的美景如画。诗人通过对这一自然景色的生动刻画,既展现出他细腻的观察能力,又表达了其内心深处对美的欣赏与追求。 最后,“惠连自喜陪幽赏,判却归时倒接䍠”,诗人以古人谢惠连自比,表示能陪伴四兄在秀野亭共享这清幽之景是他的一大幸事。同时,这句诗也传达出诗人在这次游历之后,内心对回归平淡生活的期待。
去完善
创作背景
这首诗歌《题四兄茂安秀野亭》是南宋诗人范浚的作品。该诗创作于南宋中期,具体年代为公元1164年左右。 在当时的时代背景下,南宋与金朝之间的战事时断时续,社会动荡不安。而作者范浚身处这一时期,作为一位文人雅士,他关注民生,忧心国家命运,同时又寄情山水,追求内心的宁静与慰藉。 这首诗就是范浚在四兄茂安家中的秀野亭中所作。诗中描绘了四兄家的秀美田园风光,同时也表达了作者对哥哥的敬仰之情。这首诗通过赞美自然风光,寄托了作者的忧国忧民之心,也反映出当时南宋文人的精神风貌和人生态度。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