浦江华藏寺如胜上人欲募施者开田佐僧供以长老皎公书来求予诗作二十韵奉勉
浮图谢朋亲,屏迹藏岩幽。
多规脱徭赋,岂必皆禅流。
自言佛遗经,垦土为愆尤。
不耕徒谷腹,何异鼠雀偷。
告之勿浮食,当须力锄耰。
前修举锹事,千载垂风猷。
奈何哑羊僧,百语不颔头。
皎公老禅伯,雅慕吾孔周。
其徒有如胜,用意非常俦。
欲开千畦田,更办两具牛。
率彼枯木众,躬耕食其秋。
释门有添丁,乃翁坐无忧。
与国助耘耔,疲甿庶其瘳。
此志良足嘉,感之叹绸缪。
昔闻白黑众,十万俱清修。
鸠金置千亩,给供无时休。
于今岂无人,胜也当寻求。
长途触隆冬,一衲寒飕飗。
朱门立雪久,欢喜无生愁。
作诗劝勇往,以俟岁晚收。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浮图感谢亲朋好友,远离喧嚣藏于幽静山岩。
多数希望免除劳役赋税,难道都要成为禅修者?
自言传播佛教经典,开垦土地以表忏悔。
不耕种而空享谷粮,与偷盗无异。
告知他们不要虚度光阴,应当努力耕作。
前人重视农事,留下千古风范。
无奈有些僧人愚昧无知,百般劝说也不开窍。
皎然这位年长的禅师,仰慕孔子之道。
他的徒弟中如有才德之人,定非凡庸之辈。
想要开辟千亩农田,还需两头耕牛。
带领那些懒汉们,亲自耕种收获。
若释家添丁进口,家长便可高枕无忧。
为国家助力农耕,百姓得以休养。
这种志向着实令人称赞,感慨万分。
昔日听闻黑白僧众,十万同修。
聚集资金购买千亩田地,供养修行者永不止息。
如今岂能无人效仿,胜也已做好准备。
长途跋涉进入寒冬,身着僧袍抵御寒风。
在富贵人家门口守霜,满心欢喜毫无愁绪。
我以此诗勉励前行,期待岁末丰收。
去完善
释义
1. 浮图:即“佛塔”,是佛教的象征建筑。
2. 谢朋亲:指僧人谢绝尘世纷扰,不追求名利。
3. 屏迹:远离繁华,隐居避世。
4. 脱徭赋:免除劳役和赋税。
5. 禅流:参禅的修行者。
6. 佛遗经:即佛经。
7. 垦土:指开垦农田。
8. 愆尤:罪过或过失。
9. 徒谷腹:仅能饱腹之意。
10. 浮食:不劳而获,不事生产。
11. 锄耰:农具,用于耕种。
12. 风猷:美好的风范。
13. 哑羊僧:愚笨的僧人。
14. 颔头:点头表示同意。
15. 皎公:此处指白居易。
16. 雅慕:非常仰慕。
17. 孔周:孔子,尊称。
18. 俦:同类的人。
19. 具牛:配备耕牛的农户。
20. 率彼枯木众:带领众多僧人。
21. 释门:佛教。
22. 添丁:新增人口。
23. 乃翁:父亲,这里指寺庙。
24. 疲甿:疲惫的百姓。
25. 瘳:病愈。
26. 绸缪:仔细思考。
27. 白黑众:指众多僧人。
28. 鸠金:聚集钱财。
29. 给供:供给所需。
30. 于今:至今。
31. 胜也:指如胜上人。
32. 触隆冬:进入寒冬。
33. 一衲:一种僧袍。
34. 寒飕飗:寒冷的风。
35. 立雪:虔诚求学。
36. 无生愁:没有忧虑。
37. 岁晚收:年末收获。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名为《浦江华藏寺如胜上人欲募施者开田佐僧供以长老皎公书来求予诗作二十韵奉勉》,作者是南宋诗人范浚。诗人从如胜上人的角度出发,讲述了自己立志开辟田地的决心和计划。通过描绘佛教僧人耕种农田的情景,表达了诗人对社会现实的关注和对劳动者的同情。同时,诗人还赞扬了如胜上人的高尚品质,表达了对他的敬意和支持。整首诗情感真挚,语言生动,展现了诗人深厚的文化底蕴和人文关怀。
去完善
创作背景
这首诗《浦江华藏寺如胜上人欲募施者开田佐僧供以长老皎公书来求予诗作二十韵奉勉》是南宋诗人范浚所创作的。此诗的创作时间为公元1194年,正值南宋时期,国家时局相对稳定。
在这一年里,作者范浚作为文人学者参与了许多社会活动。如胜上人是他在诗中所提到的僧人朋友,他们共同倡导佛教文化。在这首诗的创作期间,如胜上人筹集资金和土地,协助僧人自给自足的生活。同时,长老皎公是当时的知名人士,他向范浚求助,希望能为这些僧人写一首诗歌以示鼓励。
这首诗创作的历史背景是在南宋时期,当时科举制度逐渐完善,文人学士的地位逐渐上升。佛教在社会上得到了广泛的传播和尊重,许多文人学士投身佛教事业,致力于弘扬佛教文化。在范浚生活的时代,江南地区的经济和文化发展迅速,宗教活动也日益繁荣。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