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韵弟茂通晚晴
浮云卷尽绮霞明,藜杖扶行得晚晴。
斜日水边㶉鶒影,孤烟林外鹁鸠声。
且从乐处安心地,可向艰时触志兵。
幽意欲言言不得,因君聊复动诗情。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浮云散去,美丽的晚霞映照天地,手持藜木杖漫步在这晚晴之中。夕阳在水面留下倒影,鸟儿在树林深处啼鸣。就让我们从快乐的时光中汲取力量,坚韧面对艰难时刻。心中有很多想法无法表达,和你聊天让我重新燃起了写诗的激情。
去完善
释义
1. "次韵弟茂通晚晴": 题目。"次韵"是古人在和诗时,先依原诗的韵脚作诗,叫"步韵"或"和韵",后来泛指依照别人诗的韵脚和用韵次序来写诗。"茂通"是诗人弟弟的名字。"晚晴"是说傍晚时分雨过天晴的景象。
2. "浮云卷尽绮霞明": "浮云"是诗中常用的比喻,此处可能含有消极意味。"绮霞"是指美丽的晚霞。"明"字是描写天气放晴的景象。
3. "藜杖扶行得晚晴": "藜杖"是一种由藜科植物茎秆制成的拐杖,这里用来形容老年的诗人。"扶行"是指步行时需借助拐杖支持。"晚晴"呼应了标题中的"晚晴"。
4. "斜日水边鷘鶒影": "斜日"是落日的意思。"水边"是诗中常见的地理环境描述。"鷘鶒"是水鸟的一种,又称为"紫鸳鸯",此句描绘的是夕阳下水边的景象。
5. "孤烟林外鹁鸠声": "孤烟"在古诗中常常用来描述孤独的景象。"鹁鸠"即布谷鸟,这句诗表现的是孤独和宁静的氛围。
6. "且从乐处安心地": "且"是连词,表示让步,有“尽管”的意思。"乐处"是指让人感到快乐的地方。"安心地"就是让心安宁的地方,这里表现了诗人对生活的态度。
7. "可向艰时触志兵": "可"表可以。"艰时"是指艰难困苦的时期。"触志兵"是动词短语,"触"意为触动,"志兵"可以理解为心志的武器,这句话意味着在艰难时期,可以运用智慧对抗困难。
8. "幽意欲言言不得": "幽意"是深藏的心意。"欲言言不得"是表达诗人想说出来但感觉难以言传的情感。
9. "因君聊复动诗情": "因君"是因为你的原因。"聊复"是勉强恢复的意思。"动诗情"是指激起诗人的创作情感,这句话表达了诗人在弟茂通的启发下重新激发起了创作热情。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在傍晚时分,漫步在美丽的大自然中,感受到的宁静与恬淡。诗人以云彩、霞光、藜杖、夕阳、水面、水鸟、孤烟、树林等景象,营造出一幅美丽的画卷。诗人通过对这些景物的细致观察和生动描绘,表达了他在艰难时刻中的坚韧不拔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同时,诗人还表达了对弟弟范茂通的深厚感情,希望与他分享这种美好的感受。
去完善
创作背景
《次韵弟茂通晚晴》是南宋诗人范浚的作品。这首诗的创作时间大致在南渡之后,即公元1127年至1214年之间。这个时期,南宋政权刚刚建立,国家局势动荡不安。
在这个时期,范浚的人生际遇也相当坎坷。他早年丧父,家境贫寒,但勤奋好学,学识渊博。然而,他在科举考试中屡屡失利,未能进入仕途。后来,他成为南宋著名学者朱熹的弟子,与其交情甚厚。晚年,范浚回到家乡,致力于教育和文学创作。
在创作《次韵弟茂通晚晴》这首诗歌时,范浚正身处在家乡的一个宁静的夜晚。他透过窗户,看到晴朗的天空和明亮的月光,心中涌起一股对家乡和对亲人的眷恋之情。于是,他提笔写下了这首诗,以表达自己对美好家园的热爱和对亲人的思念之情。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