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陶潜咏

标题包含
陶潜咏
五个门前柳,千年身后名。 挂冠真避俗,自祭颇忘情。 且进杯中物,何劳弦上声。 诗篇经李杜,犹得擅精清。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范浚(1090-1150),字子济,号潜溪先生,南宋著名理学家、教育家。他生于浙江金华人,是北宋名臣范仲淹的后裔。 范浚年轻时就展现出非凡的才华,曾中举人,但因种种原因未能进入官场。后来,他在金华一...查看更多
去完善

译文
五棵柳树在门前,身后的名声流传千年。 辞去官职真正远离世俗,亲自祭祀颇为忘我。 暂时享受杯中之物,不必劳烦琴弦上的音乐。 诗篇经过李白和杜甫的传颂,仍能享有精湛清静的美誉。
去完善
释义
1. 陶潜:即陶渊明,东晋著名诗人,为五柳先生,田园诗人鼻祖。 2. 范浚:南宋时福建浦城人,生平未详。著有《香溪集》等。 3. 五个门前柳:指陶渊明家门口的五株柳树。 4. 挂冠:指辞官弃职,“挂冠”一词来源于陶渊明的《归去来兮辞》中 “无怀氏之民欤?葛天氏之民欤?”的描写。 5. 李杜:唐代著名诗人李白和杜甫。 6. 擅精清:此处表示对陶渊明的赞美,意味着他的诗艺精湛且具有清雅之气。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歌颂了陶渊明的高尚品质和文学成就。首先,通过“五个门前柳,千年身后名”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陶渊明历史地位的认可和他留下的深远影响。接下来,通过“挂冠真避俗,自祭颇忘情”的刻画,揭示了陶渊明为坚守个人信仰而辞官退隐的生活态度,以及他在农耕生活中实现心灵的宁静与超脱。 而后,“且进杯中物,何劳弦上声”则反映出陶渊明旷达的襟怀,强调他乐于平淡,从容处世的人生态度。最后,“诗篇经李杜,犹得擅精清”赞美了陶渊明的诗歌成就,认为其诗风虽然经过李白、杜甫的洗礼,依然保持自身的清新脱俗。整首诗以简洁明快的笔触塑造了陶渊明高洁的形象,展现了作者对其人品和诗品的双重敬仰。
去完善
创作背景
《陶潜咏》是南宋诗人范浚创作的一首五言律诗。这首诗通过对陶渊明及其诗歌的赞美,表达了诗人对陶渊明高尚品质和人格魅力的敬仰之情。创作背景如下: 首先,我们要了解这首诗的创作时间。这首诗创作于南宋时期,具体时间无法确定,但根据诗人范浚的生平和时代背景推测,这首诗可能创作于他中年或晚年的时期。 其次,我们来看这一时间段内与作者相关的人生际遇。范浚是南宋著名学者、诗人,他以博学多才、品行高洁而著称。然而,他在仕途上并不得志,曾数次被任命为地方官员,但因种种原因未能上任。这使得他对官场产生了厌倦,转而投身于文学创作和学术研究。这首诗正是他在这种心境下创作的,表达了他对陶渊明淡泊名利、坚守节操的敬仰之情。 最后,我们来了解一下同时间段内与作者有关的时代相关背景知识。南宋时期,社会动荡不安,民族矛盾和阶级矛盾日益尖锐。在这样的背景下,许多文人墨客选择了远离世俗纷扰,追求内心的宁静与自由。陶渊明就是其中的一位代表人物,他的诗歌表达了对自己理想生活的向往和对现实的不满。范浚通过赞美陶渊明,实际上也是在表达自己对这种人生态度的认同和支持。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