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谢潘舍人赠乌纱帽
野人仪矩初无华,况复破帽风簷斜。
先生有意念衰丑,折简远送新乌纱。
束巾试著出妨户,色若露洗凌晨鸦。
舍人样好信殊俗,朽质得此惭无涯。
白痴稚子强解事,竞道宜称相讙哗。
轻宽不但惬当暑,掉头曝背仍堪夸。
修容他日奉游宴,便可笑诮参军嘉。
从今旦暮戴公赐,闭关无事聊煎茶。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山村百姓质朴无华,破旧帽子风吹歪斜。
诗人怜悯我的贫穷,寄来新帽以示关爱。
戴上新帽出门一试,如同清晨露水洗过乌鸦般焕然一新。
感谢诗人的厚爱,我深感惭愧。
孩童无知争着解释,吵吵闹闹真让人啼笑皆非。
这帽子不仅适合炎炎夏日,即使在阳光下也让人赞叹不已。
有朝一日我能参加宴会,定会被人嘲笑。
从此日夜戴着诗人所赐之帽,闲暇时闭门煮茶以作消遣。
去完善
释义
1. 野人:指范浚自己,意为村野之人,自谦之词。
2. 仪矩:指礼仪规矩。
3. 破帽:破旧不堪的帽子。
4. 风簷斜:风吹屋檐的样子,形容衣冠不整。
5. 先生:这里指谢潘舍人。
6. 折简:写信的谦辞。
7. 乌纱:黑色纱帽,这里指范浚收到的礼物。
8. 束巾:整理头巾。
9. 妨户:阻碍门户。
10. 色若露洗凌晨鸦:形容乌纱帽的颜色如同清晨的乌鸦羽毛经过露水洗涤后的颜色。
11. 样好:样式美观。
12. 信殊俗:确实不同于寻常之物。
13. 朽质:指自己的低劣品质。
14. 白痴稚子:无知的小孩。
15. 竞道:争相称赞。
16. 宜称:合适。
17. 相讙哗:互相喧闹。
18. 轻宽:轻薄宽松。
19. 惬当暑:舒服地度过夏天。
20. 转头曝背:指乌纱帽遮挡阳光。
21. 修容:修饰容貌。
22. 游宴:出游宴会。
23. 参军嘉:指参军戏中的滑稽角色。
24. 从今旦暮:从现在起每天都。
25. 戴公赐:指佩戴谢潘舍人赠送的乌纱帽。
26. 闭关:闭门。
27. 无事:没有事情可做。
28. 聊煎茶:姑且煮茶消遣。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是范浚写给一位姓潘的舍人的感谢信,感谢对方赠送给自己一顶新的乌纱帽。诗中描述了这顶乌纱帽的款式、颜色以及自己戴上它的感觉,同时表达了对此礼物的珍视和感激之情。此外,诗人还通过对比自己和周围人对乌纱帽的看法,强调了礼物的价值所在。
去完善
创作背景
《寄谢潘舍人赠乌纱帽》是南宋诗人范浚创作的一首五言诗。这首诗的创作时间大约在公元12世纪初期,正值宋室南渡、南宋建立之初。在这期间,范浚经历了战乱和颠沛流离的生活,他渴望能在新的政治环境中有所作为,但现实却令他失望。因此,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友情的珍视和对现实的无奈。
当时,南宋朝廷偏安江南,政治局势动荡不安。一方面,金兵入侵导致北方国土丧失,民族矛盾尖锐;另一方面,朝政腐败,内部矛盾重重。在这样的背景下,范浚作为一名有抱负的文人,希望通过自己的才华为国家做出贡献,但在现实面前,他的理想往往难以实现。
这首诗以寄谢潘舍人赠乌纱帽为题,表达了诗人对友人关爱的感激之情。在诗中,乌纱帽象征著官职地位,反映出范浚对功名的追求。然而,他也意识到现实的残酷,深知自己无法在官场中获得一席之地。因此,他对友人的赠礼表示感谢,同时也流露出对自身命运的哀叹。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