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韵楼仲辉郎中游天王寺登城晚归三绝句 其三
归路行吟惨夕风,愁烦聊遣酒兵攻。
也知念国髭须白,不忘朝廷醉眼中。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返回途中在夕阳下漫步低吟心中苦楚,借酒消愁让烦恼暂时离开心田。
虽已年长思念国家使我胡须变白,但仍关注朝廷之事让我陶醉其中。
去完善
释义
《次韵楼仲辉郎中游天王寺登城晚归三绝句 其三》范浚注释:
1. “次韵”:指依照他人诗作的韵脚和内容作诗。这里是说,作者模仿了楼仲辉的诗韵和内容。
2. “楼仲辉”:宋朝人,生平事迹不详。
3. “游天王寺”:游览天王寺。“天王”是天神,如四大天王等,此处是指寺庙供奉的神佛。
4. “归路行吟惨夕风”:在回家的路上边走边吟诗,感受着傍晚的寒风。
5. “愁烦聊遣酒兵攻”:借喝酒来排解忧愁和烦恼。“酒兵”是借指酒的词汇,形容它像士兵一样能解忧愁。
6. “也知念国髭须白”:也知道自己思念国家使得胡须都变白了。“髭须”指胡须;“念国”指挂念国家事务。
7. “不忘朝廷醉眼中”:虽然喝醉了但还念念不忘朝廷的事务。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晚游天王寺后归途中的所见所思。首句“归路行吟惨夕风”,写出了诗人在归途中被冷风吹拂的凄凉景象,同时传达了诗人在此情境下仍坚持吟咏的精神风貌。第二句“愁烦聊遣酒兵攻”,通过借酒消愁的描写,表现了诗人内心的忧虑与感慨。
第三、四句则是对诗人的深沉忧虑进行了深化,“也知念国髭须白,不忘朝廷醉眼中”,表达了诗人对于国家命运的关切之情以及时刻不忘朝廷的责任担当,即使喝得烂醉如泥也无法忘怀。这首诗将个人情感与国家命运紧密联系在一起,使得诗篇具有很强的时代感与社会意义。
去完善
创作背景
这首诗《次韵楼仲辉郎中游天王寺登城晚归三绝句 其三》是南宋诗人范浚所作。诗的原文为:“几日郎中游寺去,偶随群彦过城隅。公馀一事曾无恨,亭下看山得自如。”
首先,从创作时间上来看,这首诗作于南宋时期,具体年份不详。这个时期的南宋政权在定都临安(今杭州)后,逐渐步入稳定期,江南地区相对繁荣。然而,此时北方的金国仍在威胁南宋的安全。这种社会氛围对范浚产生了一定的影响,也为其诗歌提供了创作的灵感。
其次,从诗人的人生际遇来看,范浚生活在南宋初期,他的父亲范质曾任临安府尹。范浚因出身望族,家境优越,自幼受到了良好的教育。他在进士及第后,历任州县官职,以清廉干练著称。然而,由于他直言敢谏,与权臣韩侂胄发生矛盾,被贬谪至偏远的江西、湖南等地任职。这一人生经历使他对社会现实有了更深刻的认识,也为他的诗歌创作提供了丰富的素材。
再次,从时代背景来看,南宋初年,虽然国家政权相对稳定,但北方金国的威胁依然存在。这种时局对文人产生了很大的压力,他们既要关注国家的安危,又要关心民生疾苦。因此,范浚在诗歌中表达了对国家命运的忧虑和对民生疾苦的关切。同时,他还通过游寺、登山等活动,表达了个人在面对困境时的乐观态度和坚定信念。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