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次韵婺守林懿成检正游赤松绝句四首 其四

标题包含
次韵婺守林懿成检正游赤松绝句四首 其四
殿邦政迹茂棠阴,著屐题诗寄意深。 应有高人陪皂盖,烟萝深处得幽寻。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范浚(1090-1150),字子济,号潜溪先生,南宋著名理学家、教育家。他生于浙江金华人,是北宋名臣范仲淹的后裔。 范浚年轻时就展现出非凡的才华,曾中举人,但因种种原因未能进入官场。后来,他在金华一...查看更多
去完善

译文
殿堂之中,政治业绩犹如茂盛的棠棣树荫;身着木屐,挥毫题诗,寄托深沉的情思。 想必有位高人在旁陪伴着黑色的官帽,在烟雾弥漫、藤蔓交错的深山中探寻那份静谧与宁静。
去完善
释义
1. "殿邦":名词,指国家。这里可能指的是宋代的金华地区,即作者所在的地方。 2. "政迹":名词,政绩、政事成就。这里可以理解为政府治理的成效。 3. "茂":形容词,繁茂,繁荣。这里用来形容"棠阴"。 4. "著屐":动词短语,穿上木屐。这里的"著"是"穿"的意思,"屐"是木屐。 5. "题诗":动词短语,写诗。这里表示以诗的形式表达思想感情。 6. "寄意":动词短语,寄托情感或思想。 7. "高人":名词,指才智出众的人。这里可能是对当地官员或贤达人士的尊称。 8. "陪":动词,陪伴。 9. "皂盖":名词,古代官员出行时所乘的车子上用的黑色车盖。这里可能是对官员出行的描述。 10. "烟萝":名词,烟雾弥漫的树丛。这里用来描绘自然风光。 11. "深处":名词,指景色深邃的地方。 12. "得":动词,得到,获得。 13. "幽寻":名词,探寻幽静之处。这里可能是在描述文人墨客寻找精神家园的过程。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是范浚写给朋友林懿成的,赞美他在任期间政绩卓著,治理有道,同时表达了诗人对他们的深厚友谊和对隐逸生活的向往。 “殿邦政迹茂棠阴”一句,以茂盛的棠树树荫比喻林懿成在任期间的政绩显著,表明他对国家治理的贡献。“著屐题诗寄意深”则强调他们之间的友谊和共同的兴趣爱好,通过写诗来表达彼此深厚的感情。 “应有高人陪皂盖”则想象着有高人陪伴林懿成在官场上,他们共同为国家治理出谋划策,同时也暗示了诗人自己渴望与友人共度时光的心情。最后一句“烟萝深处得幽寻”则进一步表达了诗人对隐居生活的向往,希望在山林之中探寻幽静的生活。 整首诗语言优美,情感真挚,通过对友人的赞美以及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展现了诗人高尚的品质和深厚的人文素养。
去完善
创作背景
《次韵婺守林懿成检正游赤松绝句四首 其四》这首诗的作者是南宋诗人范浚。诗中的“婺州”位于今天的浙江省金华市。 在创作这首诗的时间段内,公元12世纪,中国正处于南宋时期,这是一个战乱频繁、社会动荡的时期。当时的皇帝赵构因为害怕金兵南下,选择将皇城从汴京迁至临安(今杭州),建立南宋政权。这一时期,文人墨客们在政治黑暗的压抑下,转向自然山水寻找精神的慰藉和寄托。 范浚在当时的南宋朝廷担任检正之职,他在游览金华附近的赤松山时,写下了这组描绘山水风光的诗篇。他的游历和诗歌创作体现了当时文人士大夫对自然的崇尚和对生活的热爱。这首诗的最后两句“杖藜行乐须年少,端为红尘白发翁”,表达了诗人劝诫人们珍惜少年时光,及时行乐的感慨。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