牡丹
玉棱金线晓妆寒,妙入天工不可干。
老去只知空境界,浅红深紫梦中看。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翠竹玛瑙晨光微冷,巧夺天工难掩其华美。
老去之时唯心境空旷,浅红深紫犹如梦境中绚烂。
去完善
释义
1. 玉棱:指牡丹花瓣的形状,这里用来形容牡丹的高贵气质。
2. 金线:指牡丹的花瓣纹理。
3. 晓妆寒:指早晨的寒冷中牡丹依然盛开。
4. 妙入天工:指牡丹花的美丽,仿佛是自然的鬼斧神工之作。
5. 不可干:指无法触及,形容牡丹花的美丽难以言表。
6. 老去:诗人自己的感叹,表示年华已逝。
7. 空境界:指虚幻的意境,暗示诗人对世事的感慨。
8. 浅红深紫:描绘了牡丹花色的丰富与绚烂。
9. 梦中看:暗示诗人对美好事物的向往与追求。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牡丹花的美丽与珍贵,以及诗人对它的赞美和怀念之情。诗中的“玉棱金线”形象地刻画了牡丹花的花瓣和花蕊,给人一种高贵、华丽的感觉。而“晓妆寒”则暗示了牡丹花在清晨时的淡雅之美。接着,诗人用“妙入天工不可干”来形容牡丹花的精致和独特,表达了对其技艺的赞叹。
然而,随着时间的流逝,诗人失去了欣赏牡丹花的美好时光。因此,他只能在梦中看到那些浅红深紫的花朵。这里的“空境界”表达的是诗人对过去时光的怀念和对现实生活的无奈。整首诗以牡丹为主题,通过生动的描绘和真挚的情感,展现了诗人对生活的热爱和对美的追求。
去完善
创作背景
《牡丹》这首诗是五代时期的诗人释仲皎所作。这首诗的创作时间大约在907年至960年之间,这个时期正是中国历史上的五代十国时期,是一个政治动荡、战乱频繁的时代。
在这样一个时代背景下,释仲皎作为一个出家人,他对世间的悲欢离合有着深刻的体会。他的诗歌往往表现出一种超脱世俗的情感,表达了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人生无常的感慨。
《牡丹》这首诗通过对牡丹花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美好事物的热爱和对生活的热情。同时,也揭示了诗人在乱世中的无奈和感慨。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