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静林寺古松

标题包含
静林寺古松
古松古松生古道,枝不生叶皮生草。 行人不见树栽时,树见行人几回老。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古老松树生长在古老的路上,树枝不生长叶子而皮上生长着青草。过路的人看不到树栽种的时候,树却看到过路的行人们几经沧桑。
去完善
释义
注释: 1. 静林寺:位于今四川省成都市境内的一座寺庙。 2. 释仲皎:唐朝时期的一位僧侣,擅长书法和诗词创作。 3. 古松:古老的松树。 4. 古道:古代的交通道路。 5. 枝不生叶:形容松树枝干上不长树叶。 6. 皮生草:形容松树的树皮上生长着苔藓等植物。 7. 行(xíng)人:路过的行人。 8. 树见行人:意指松树见证了无数行人的过往。
去完善
赏析
《静林寺古松》是一首描绘古松的诗歌。诗人以独特的视角和语言,展现了古松的生长环境和历史变迁。诗句“古松古松生古道”直接点明了古松的生长环境——古道,强调了古松的古老和沧桑感。接下来,诗人通过“枝不生叶皮生草”描述了古松的形态特征,表达了古松虽然生长环境恶劣但依然顽强生存的精神风貌。诗人还运用“行人不见树栽时,树见行人几回老”进行转折,用拟人化的手法表达了古松见证了世事变迁和历史沧桑,而行人却对它知之甚少,体现了人们对历史的无知和对自然的忽视。这首诗借古松表达了对自然、历史和人文的关注,也体现了诗人深沉的历史感和悲悯情怀。
去完善
创作背景
《静林寺古松》这首古诗创作于北宋时期,大约在公元1000年左右。这个时期,中国的政治、经济和文化都得到了高度发展,尤其在文学领域,诗歌、散文等各种文学形式都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在诗人释仲皎的生平中,他是一位热衷于文学创作的僧人。在这个时期,佛教在中国社会中占有重要地位,僧人们除了进行宗教活动外,还积极参与文化活动,通过文学创作来表达他们的思想情感和对世界的认识。释仲皎就是其中的一位代表人物。他在静林寺附近发现了一棵古老的松树,这棵树见证了他所生活的时代的历史变迁,因此,他以此为题创作了这首诗歌。 在这首诗中,释仲皎通过对古松的描绘,表达了他对时光流逝和生命无常的感慨。同时,他也抒发了对自然美的赞美和对生命的热爱。这种情感反映了当时文人墨客普遍关注的人生主题,也体现了佛教信仰者对生命意义的思考。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