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点绛唇

标题包含
点绛唇
嫩绿娇红,砌成别恨千千斗。 短亭回首。 不是缘春瘦。 一曲阳关,杯送纤纤手。 还知否。 凤池归后。 无路陪尊酒。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黄公度(1840年-1904年),原名黄遵宪,字公度,号人境庐主人,广东嘉应州(今梅州市)人。他是清朝晚期著名的诗人、政治家、外交家,被誉为“诗界革命”的领袖人物之一。 黄公度出生于一个书香世家,自...查看更多
去完善

译文
清新艳丽的鲜花铺满台阶,满怀着离别时的千般思绪。站在亭子回望过去,不再是因为春天的美好而让人消瘦。《阳关三叠》的曲子响起,握着杯子的柔荑之手也离去。你是否知道,当我从朝廷回来,已经无法陪伴在你身边共享美酒。
去完善
释义
1. 点绛唇:词牌名,又名“点樱桃”、“南浦月”等。双调,上片四句,下片五句,各押韵,共四十一字。 2. 黄公度:南宋文学家、爱国诗人,官至尚书郎。 3. 嫩绿娇红:形容春天景色明媚。嫩绿,新绿的叶子;娇红,娇艳的花朵。 4. 砌成别恨千千斗:指离愁别绪如砖石般堆积而成。砌,堆砌;千千斗,形容数量极多。 5. 短亭:古代建于路旁的亭子,供行人休息或送别。 6. 阳关:阳关曲,即离别之曲。这里借指离别的场面。 7. 杯送纤纤手:用杯子托起纤细的手指,表示挥手告别。 8. 凤池:凤凰池的简称,是唐朝时皇宫禁苑中的一座水池。这里代指京城。 9. 陪尊酒:陪伴他人饮酒。
去完善
赏析
这是一首描绘离别之情的词作。黄公度以其独特视角,借用了春天的嫩绿和娇艳的红花作为表达情感的载体,衬托出离愁的强烈程度。“砌成别恨千千斗”形象地描述了这种情感仿佛堆积如山。接下来,作者笔锋一转,指出“短亭回首。不是缘春瘦”,表明这次离别并非因为春天逝去所致,而是另有原因。这从另一方面强化了离别的无奈与痛感。 下片写临别场景:“一曲阳关,杯送纤纤手。”这两句道出了即将分别时举杯告别的情形,以手指纤细来暗喻对方的温柔多情。然后作者提醒对方:“还知否。凤池归后。无路陪尊酒。”希望对方能记住,即使有一天自己回到京城,也可能无法再相聚畅饮,这一句预示了重逢之艰难,进一步加重了离别的哀伤气氛。整首词构思巧妙,语言优美,表达了词人深沉、浓厚的惜别之情。
去完善
创作背景
《点绛唇》是南宋词人黄公度的一首词,创作于公元1176年。在这一年里,黄公度作为南宋官员,因触怒了权臣秦桧而被罢免了官职,被迫退居田园。这一人生际遇使得他对于国家时局有了更深的思考和感慨,从而写下了这首词。 在这段时间里,南宋社会正处于金朝的威胁之下,国家政治腐败,民生疾苦严重。而秦桧等权臣掌握政权,推行投降政策,导致国家局势更加严峻。黄公度作为一个有良知的文人,对这种现状深感忧虑,希望通过自己的词作来表达对于国家的忠诚和对人民苦难的关注。 因此,《点绛唇》这首词既表达了黄公度个人在政治斗争中的失落和愤懑,也反映了当时南宋社会的时代背景。他在词中以比喻手法描绘了国家的危机,以及自己作为一名知识分子对国家命运的忧虑。这些情感深深地反映了他对国家和人民的忠诚,以及对社会现实的深刻洞察。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