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奥村晚望

标题包含
奥村晚望
山逐寒云断,天随暮霭低。 稻畦迷上下,樵径自东西。 故国存书劒,他乡尚鼓鼙。 涓埃期补报,未敢卜幽栖。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黄公度(1840年-1904年),原名黄遵宪,字公度,号人境庐主人,广东嘉应州(今梅州市)人。他是清朝晚期著名的诗人、政治家、外交家,被誉为“诗界革命”的领袖人物之一。 黄公度出生于一个书香世家,自...查看更多
去完善

译文
山峦随着寒冷的云朵消散而逐渐消失,天空随着傍晚的雾气变得昏暗。稻田中的道路让人迷茫,分不清上下方向,砍柴的小路曲折蜿蜒,各自延伸向东西方。在故乡留存着诗书和剑法,远方的他乡仍然响彻着战鼓声。我期望能够尽绵薄之力回报国家和社会,但尚未敢期待过上隐逸的生活。
去完善
释义
1. 奥村:指诗人所在之地,即福建的某个山村。 2. 寒云:寒冷的云层。 3. 暮霭:黄昏时的云雾。 4. 稻畦:稻田中分界的田埂。 5. 樵径:打柴人走的小路。 6. 书劒:指书籍和剑,借指文才武略。 7. 鼓鼙:古代军队中所用的两种打击乐器,这里代指战争。 8. 涓埃:形容微小的帮助或贡献。 9. 补报:补偿报答。 10. 卜:选择,决定。 11. 幽栖:指隐居生活。
去完善
赏析
这是一首描绘自然景色与作者心境的诗。诗中通过“山逐寒云断,天随暮霭低”的描写,表达出诗人所处环境的荒凉和暮色降临时的氛围。而后两句“稻畦迷上下,樵径自东西”则更深入地展现了农村的自然景象和生活场景。“故国存书劒,他乡尚鼓鼙”说明了诗人的忧虑,他在故乡留下了书剑,而今却在异乡的鼓鼙声中感受到战争的压力。“涓埃期补报,未敢卜幽栖”表示诗人有强烈的责任感,他期望尽自己绵薄之力为国家作出贡献,而不敢期待宁静的归隐生活。整体来看,这首诗通过景物描绘及情感抒发,深刻地揭示了诗人的家国情怀以及对社会的责任意识。
去完善
创作背景
《奥村晚望》是南宋诗人黄公度创作的一首描绘乡村风光的诗歌。这首诗创作于公元1140年,即南宋高宗时期。 在这一时期,黄公度作为一名官员,由于对时局的忧虑和对百姓疾苦的关切,他的内心充满了矛盾和挣扎。这种心境在他的许多诗篇中都得到了体现,如《奥村晚望》等。 南宋初期,国家正值多事之秋,金兵南下,山河破碎,民生疾苦。在这种时代背景下,黄公度作为一个有良知的文人,他对于国家和民族的命运深感忧虑。然而,他在现实生活中又无法改变这一切,只能将自己的情感寄托于诗歌之中,以表达对祖国、对人民的深深眷恋之情。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