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泊同安林明府携酒相过戏集杜陵句为醉歌行
疾风吹尘暗河县,去马来牛不复辨。
黄昏始扣主人门,置酒张灯促华馔。
夜如何其初促膝,人生会合难再得。
簿书何急来相仍,且将欵曲终今夕。
腐儒衰晚谬通籍,射策君门期第一。
天门日射黄金榜,自怪一日声辉赫。
三年奔走空皮骨,足茧荒山转愁疾。
未有涓埃答圣朝,途穷反遭俗眼白。
怀抱何时得好开,生前相遇且衔杯。
儒术于我何有哉,黄帽青鞋归去来。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狂风卷起尘土遮天蔽日,把远处的马和牛都模糊不清了。
太阳落山之时叩响了主人的家门,摆出美酒佳肴燃起明亮的灯火。
夜色渐浓大家围坐一起亲切交谈,人世间的相聚总是难得。
繁琐的公务不必急于这一时,让我们享受这美好的夜晚吧。
我这本领并不大的书生竟然也能金榜题名,自己都觉得有些不可思议。
天天辛苦奔走但囊中之物无几,山路崎岖走多了脚也痛了。
也没能为国家做出什么贡献,身处困境还受人白眼。
这样的日子什么时候才是个头啊,朋友们请举起手中的酒杯。
那繁重的书本对于我来说又能有什么意义呢,戴上黄帽穿上青鞋回家去吧。
去完善
释义
1. 疾风:狂风。
2. 河县:指同安县。
3. 去马来牛:形容尘土之大,连人和马、牛都分辨不清。
4. 黄昏:指傍晚时分。
5. 置酒张灯促华馔:设置酒席,点上灯火,催促准备丰盛的菜肴。
6. 夜如何其:意思是夜晚到了什么时分。
7. 促膝:坐得很近,形容亲密无间。
8. 簿书:指文书、公务。
9. 相仍:相继,接连不断。
10. 且将欵曲:暂时把话停一停,舒缓语气。
11. 通籍:官员进出宫禁的身份凭证。这里指进士及第。
12. 射策:指参加科举考试。
13. 天门:皇帝的宫殿。
14. 黄金榜:指金榜题名。
15. 声辉赫:名声显赫。
16. 三年奔走:指作者在三年中奔波劳碌。
17. 足茧荒山:指行走山路,脚底磨出老茧。
18. 愁疾:担忧疾病。
19. 未有涓埃:意指没有为国家做出贡献。
20. 途穷:处境困窘。
21. 儒术于我何有哉:指作者对自己所学儒家学问并没有实际用途的感慨。
22. 黄帽青鞋:指平民百姓。
去完善
赏析
本诗借用了杜甫的诗歌名句和意境,讲述了诗人与林县令之间的友谊以及他们共度的一段美好时光。首联描绘了夜晚的景色,疾风中的尘土遮住了河流,连去马来的牛群都无法辨认。颔联则表达了诗人到达林县令家时的情景,夕阳西下,主人家开始准备丰盛的晚宴。颈联中,诗人感叹人生中的相会机会难得,应珍惜此刻的相聚时光。然而,由于公事的繁忙,他不得不暂时放下政务,专心享受眼前的欢愉。
在接下来的两联里,诗人以自嘲的方式讲述了自己的官场生涯。尽管他为科举考试付出了很多努力,但始终未能如愿以偿地登上高位。虽然他的名声在一段时间内曾有所显赫,但最终却落得了空皮骨的境地。尽管如此,他依然认为自己没有为国家尽到应有的责任。在尾联中,诗人表示自己早已看开了世事,放下了心中的负担,决定回归田园生活。
整首诗既展示了诗人豁达的人生态度,也传达了他与朋友之间真挚的感情。在描绘自己命运多舛的同时,他也巧妙地传达了儒家知识分子的人格魅力和道义担当。
去完善
创作背景
这首诗《晚泊同安林明府携酒相过戏集杜陵句为醉歌行》是宋朝诗人黄公度所作。诗的创作时间为南宋时期(1127-1279年),这正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动荡时期,北方金朝对南宋的入侵使得国家处于分裂状态,民生疾苦,战乱频仍。
在这样特定的历史背景下,黄公度曾参加科举考试并高中状元,但因与当时权臣韩侂胄政见不合而被罢官。此后,他曾在福建同安县担任过地方官职。这首诗就是在同安任上所作,反映了他的个人经历和对国家的忧虑之情。
诗中的“杜陵句”是指唐朝杜甫的诗句,黄公度通过借用杜甫的诗句来表达自己的情感。在诗歌中,他以酒为媒介,抒发对国家命运的担忧和对故乡的思念之情。这首诗既体现了黄公度忧国忧民的精神风貌,也展示了他在文学上的卓越才华。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