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水调歌头·九月望日与客习射西园余偶病不能射

标题包含
水调歌头·九月望日与客习射西园余偶病不能射
霜降碧天静,秋事促西风。寒声隐地初听,中夜入梧桐。起瞰高城回望,寥落关河千里,一醉与君同。叠鼓闹清晓,飞骑引雕弓。 岁将晚,客争笑,问衰翁。平生豪气安在,沈领为谁雄。何似当筵虎士,挥手弦声响处,双雁落遥空。老矣真堪愧,回首望云中。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叶梦得(1077年-1148年),字少蕴,号石林居士,又号芗城居士。他是北宋末南宋初的一位著名文人、政治家。 叶梦得出生于一个书香世家,他的父亲叶中是进士出身,曾任尚书郎。叶梦得自幼聪颖过人,勤奋好...查看更多
欧阳清丽
去完善

译文
霜降时分天空静谧碧蓝,秋天的故事随着西风吹散。寒冷的声音在地平线上若隐若现,半夜时分传入梧桐树上。登高俯瞰远方的城市,关山河川寂静无边,只希望能与你一同痛饮一场。晨曦中的鼓声此起彼伏,骑着快马披上雕弓准备战斗。 一年的光阴即将结束,大家争相欢笑,询问我这个衰老的人。我往日的豪情壮志如今何在?当年英勇的事迹为谁而存在?不如像那些勇敢的战士一样,在手舞足蹈之间,琴声响起,射下遥远天际的双雁。回顾一生,真的深感惭愧,只能抬头望着远方的云端。
欧阳清丽
去完善
释义
注释: 1. 叶梦得:南宋文学家,词人。 2. 九月望日:农历九月的十五日。 3. 西园:泛指园林。 4. 霜降水:秋天的一种气候现象。 5. 碧天静:蓝天宁静。 6. 秋事:指秋天的农事活动。 7. 促西风:西风催促着秋天的结束。 8. 寒声:寒冷的声音,这里指风声或梧桐树的落叶声。 9. 中夜:半夜。 10. 起瞰:起来远望。 11. 高城:高大的城墙。 12. 回望:回头看去。 13. 寥落:稀疏、稀少。 14. 关河:关隘和河流,这里泛指国土。 15. 一醉:尽情畅饮。 16. 君:此处指朋友。 17. 叠鼓:敲击更鼓。 18. 闹清晓:热闹的清晨。 19. 飞骑:飞速的骑兵。 20. 引雕弓:拉开雕花的弓箭。 21. 岁将晚:一年即将结束。 22. 客争笑:客人纷纷嘲笑。 23. 衰翁:年老体衰的老人,这里是作者的自嘲。 24. 平生豪气:一生中壮志豪情。 25. 安在:在哪里。 26. 沈领:指自己因患病而低下的精神状态。 27. 为谁雄:为了谁而雄壮。 28. 何似:哪里比得上。 29. 当筵虎士:宴席上的勇士。 30. 挥手:一挥手的动作。 31. 弦声:弓弦发出的声音。 32. 双雁落遥空:指射出的箭矢准确地射中了两只大雁。 33. 真堪愧:实在应该感到惭愧。 34. 回首望云中:回头望着天空。
欧阳清丽
去完善
赏析
这是一首描绘秋季猎场场景的词,意境开阔,豪情满怀。上片以“霜降碧天静”开篇,点明了季节和时间,渲染出秋天的萧瑟气氛。接下来的“寒声隐地初听,中夜入梧桐”两句则描绘了夜晚的寂静和寒冷,通过“中夜入梧桐”这一形象的比喻,表现出作者对于秋天气候的感受。而后“起瞰高城回望,寥落关河千里,一醉与君同”三句则描绘了词人与朋友共同出游的场景,表现出他们的豪情壮志。下片中,“岁将晚,客争笑,问衰翁”三句表达了词人对时间的感慨和对自身年老的无奈,显示出一种悲壮的气氛。而“何似当筵虎士,挥手弦声响处,双雁落遥空”则通过对猎场上英勇猎人的描绘,展现了作者的敬仰之情,同时也表达了他的豪壮气概。结尾的“老矣真堪愧,回首望云中”则表达出词人对自己年华老去的感慨,以及对过去的荣耀的回顾。整首词充满了豪放之气,情感真挚,给人以强烈的艺术感染力。
欧阳清丽
去完善
创作背景
《水调歌头·九月望日与客习射西园余偶病不能射》是南宋著名词人叶梦得的佳作。这首词作于南宋高宗建炎二年(公元1128年),正值金兵南侵,战乱频仍之时。此时,叶梦得被任命为江南东路安抚使,负责筹划防务,保卫江左地区的安全。然而,他的军事才能并未得到充分发挥,反而受到排挤和打压,这使得他感到无比的压抑和无奈。 在九月的某一天,叶梦得与客人一起在西园习射。射是指射箭,在古代被视为一种重要的军事技能。然而,由于生病,叶梦得无法参与这项活动。于是,他写下了这首词,表达了自己对国家局势的忧虑以及对个人遭遇的感慨。在这首词中,叶梦得以月、星、风等自然景象为象征,表达了内心的孤独和对未来的迷茫。
欧阳清丽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