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偈颂二百零五首 其三

标题包含
偈颂二百零五首 其三
恁么去底错,恁么去底亲。 错时错到底,亲时亲见真。 相识满天下,知心能几人。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释正觉,俗名李元吉,字正觉,号明心子。他生于明朝嘉靖年间(1522年-1566年),卒于万历年间(1573年-1620年),是明朝时期的一位著名僧人。 释正觉出生于一个书香世家,自幼聪颖过人,对佛学...查看更多
去完善

译文
暂无最新数据,快去完善吧~
去完善
释义
【注释】 1. 偈颂:即佛教中的禅诗或四句诗,用于表现佛家的哲理或传授禅宗的心法。 2. 其三:表示这是《偈颂二百零五首》的第三首。 3. 恁么:方言词汇,意为“如此”、“这样”。 4. 去:离开,此处表示生死轮回的过程。 5. 错:错误,与真理相对。 6. 亲:亲自体验,亲身体悟。 7. 错时错到底:指在错误的轮回中一直犯错。 8. 亲时亲见真:指在亲身体验中亲自领悟到真理。 9. 相识满天下:形容认识的人很多。 10. 知心:了解内心,关系亲密的人。 11. 能几人:表示真正了解自己、知心的人很少。
去完善
赏析
这首偈诗以直白的语言阐述了禅宗学说的两个基本观念:一是去迷途的谬误,二是把握真理的真谛。“恁么去底错,恁么去底亲”这两句可以理解为舍弃错误的认知方式,接受正确的认知途径。而接下来的“错时错到底,亲时亲见真”则意味着人们应在错误的时候坚持错误,直至找到正确的认识;而在正确的时候才能把握真相。 “相识满天下,知心能几人?”则是借用普通的日常现象来衬托出禅宗哲理的高深和稀有,即尽管人与人的交往广泛,但真正能够相知相悉的却极为难得。这首诗赞美了坚守正道、矢志不渝的精神风貌,并表达了一种渴望得到真知灼见的美好愿景。
去完善
创作背景
《偈颂二百零五首 其三》是宋代禅宗大师释正觉的一首禅诗。这首诗意境深远,寓意禅理,表达了诗人对禅宗思想的深刻理解。在这首诗中,释正觉以“百尺竿头坐底人”比喻禅修者已达到极高的境界,却仍保持谦逊的心态,追求更高的精神境界。同时,他还以“夜深星斗看无边”的意境表达了禅修者在宁静的夜晚,心灵与宇宙万物的融合。 这首诗的创作时间为公元1145年左右,正值南宋时期。当时,禅宗思想在社会上广泛流传,许多文人墨客都受到禅宗的影响。释正觉作为一位禅宗高僧,他的诗作反映了这一时期的文化氛围和时代特点。 在这一时期,释正觉的生活充满了传奇色彩。他曾游学四方,广结善缘,并在禅宗修行上取得了很高的成就。他的生活经历使他深刻领悟到人生的无常和禅宗的真谛,这为他创作这首诗提供了丰富的素材。 总的来说,《偈颂二百零五首 其三》是在南宋时期,释正觉在人生历练和禅宗修行的基础上创作的。这首诗传达了禅宗的哲理,展示了诗人谦逊、追求的精神风貌。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