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归·秋江带雨
秋江带雨,寒沙萦水,人瞰画阁愁独。烟蓑散响惊诗思,还被乱鸥飞去,秀句难续。冷眼尽归图画上,认隔岸、微茫云屋。想半属、渔市樵村,欲暮竞然竹。
须信风流未老,凭持酒、慰此凄凉心目。一鞭南陌,几篙官渡,赖有歌眉舒绿。只匆匆眺远,早觉闲愁挂乔木。应难奈,故人天际,望彻淮山,相思无雁足。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秋天江边带雨的景致,寒冷沙滩环绕的水域,人们在楼阁中独自观看画卷感到忧愁。烟雾弥漫的水乡惊起了诗意,随着乱飞的鸥鸟消失无踪,优美的诗句难以续写。从远处看,这些景色都跃然在画卷上,分隔两岸的是模糊的云中之屋。想象着这片风光大部分属于渔民和山村,夜幕降临时竹影摇曳。相信这种美好的景色永远不会老去,凭借美酒安慰心灵的凄凉。在南边的路上骑着马,在小渡口撑着船,依赖歌声中的柔情。只是匆匆地遥望远方,早已感觉闲愁爬上枝头。老朋友在天际,隔着淮水相望,却无法让大雁带来思念之情。

去完善
释义
注释:
1. 八归:词牌名,双调一百十五字,上片十一句四仄韵,下片十三句七仄韵。
2. 秋江带雨:指秋天江河上的阴雨景象。
3. 寒沙萦水:寒冷的沙滩环绕着水面。
4. 瞰:俯视,往下看。
5. 画阁:装饰华丽的楼阁。
6. 烟蓑:烟雾中的蓑衣,形容自然景色。
7. 散响:分散的声音。
8. 乱鸥飞去:比喻思绪纷飞。
9. 秀句:优美的诗句。
10. 冷眼:冷静的眼光。
11. 图画上:指眼前的景色。
12. 隔岸:对岸。
13. 微茫:模糊不清的样子。
14. 云屋:云雾缭绕的房屋。
15. 半属:一半属于。
16. 渔市樵村:渔人和樵夫聚居的地方,泛指乡村。
17. 竞然竹:竞相在江边种上竹子。
18. 风流未老:风度依旧。
19. 凭持酒:依靠美酒来排解。
20. 凄凉心目:心中感到悲伤。
21. 一鞭南陌:骑马在南边的路上走过。
22. 几篙官渡:坐船通过渡口。
23. 赖有歌眉舒绿:依靠美丽的歌声使人心情愉悦。
24. 眺远:向远处眺望。
25. 乔木:高大的树木。
26. 应难奈:应该难以忍受。
27. 人天际:人在天边。
28. 望彻淮山:望见远处的淮山。
29. 无雁足:没有大雁传递消息。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词以秋日江景为背景,描绘了词人在孤寂中的情感波澜。首句“秋江带雨,寒沙萦水”,借秋雨寒风渲染出凄清的氛围,为接下来的词情铺垫了基调。紧接着,“人瞰画阁愁独”一句,展现出词人孤独的身影和哀愁的心境。接下来的描述中,烟波浩渺的江面上,词人的诗思被飘散的烟雾和惊飞的鸥鸟所打断,他只能无奈地望着远方的画面,心中的诗句无法继续。整幅画面中,无论是寒沙、画阁,还是烟蓑、乱鸥,都透露出一股萧瑟的气息,引人遐思。
下阕则以词人的视角,描述了自己对周围景色的感受。透过一幅烟雨蒙蒙的画面,可以看出他心中所思念的人儿就住在对岸。而远处渔民捕鱼、拾柴的场景,也让人想象到那种宁静祥和的生活。这时的词人心中涌起一丝暖意,他想用美酒来安慰自己内心深处的凄凉,于是纵马驰骋在南陌,撑着船渡过了官渡,到达那间熟悉的歌楼,希望能在那里找到心灵的慰藉。然而,当他登高望远时,发现自己仍是形单影只,那股孤独之情如影随形,让他难以忘怀。这时,词人抬头眺望远方天际,试图寻找故人的踪迹,但却无法看到她所居住的淮山一带,更无从得知她的情况。虽然彼此相隔遥远,但那份真挚的感情依然萦绕在心头,而他此刻唯有寄希望于鸿雁传递思念之情。

去完善
创作背景
《八归·秋江带雨》是南宋词人史达祖创作的一首词。这首词创作于公元1164年左右,正值南宋初期,战乱频仍、民生疾苦之时。
在这段时间里,史达祖虽然身为朝廷官员,但他的仕途并不顺利。他曾担任过知县、尚书郎等官职,但由于性格刚直,不善迎合,因此在官场上的地位并不高。此外,他一生困顿,家贫如洗,生活颇为艰辛。这些人生经历使得他对民间的疾苦有着深刻的体会,也使他更加关注国家的命运和人民的幸福。
在史达祖生活的时代,南宋政权已经建立,但国家仍处于风雨飘摇之中。金兵屡次南侵,人民饱受战乱之苦。在这种情况下,史达祖通过他的词作表达了自己的忧国忧民之情,希望国家和民族能够早日摆脱困境,重现繁荣。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