杏花天·软波拖碧蒲芽短
软波拖碧蒲芽短。画桥外、花晴柳暖。今年自是清明晚。便觉芳情较懒。
春衫瘦、东风翦翦。过花坞、香吹醉面。归来立马斜阳岸。隔岸歌声一片。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柔和的水波托起翠绿的蒲草,其新发的嫩芽还很短小。在彩绘的小桥之外,花儿晴朗,柳树温暖。今年自然比往年来得晚一些。因此觉得春天的情意较为慵懒。衣衫太瘦,春风吹过,感觉很轻柔。经过花开之地,香气扑面而来,仿佛让人陶醉。归来的时候在夕阳下立刻停下马儿,看到对岸有歌声一片。

去完善
释义
【注释】
1. 软波:指春水。
2. 拖碧:拖带着绿色。
3. 蒲芽:蒲草的嫩芽,这里指新绿。
4. 花晴:晴朗天空下的花朵。
5. 柳暖:温暖阳光下的柳树。
6. 清明:节气名,在农历四月初。
7. 芳情:美好的情感。
8. 较懒:感觉较为慵懒。
9. 东风:春风。
10. 翦翦:轻微而细碎的风。
11. 花坞:花卉丛生的水边地。
12. 香吹醉面:花香扑面而来,令人陶醉。
13. 立马:驻立马背。

去完善
赏析
《杏花天·软波拖碧蒲芽短》是一首描绘春天景色的词作。在初春时节,作者看到了嫩绿的蒲芽和蔚蓝的软波相映成趣,色彩鲜明而生动。清明节的晚风带着暖意,催发着花朵的绽放,给人们带来了悠闲的生活氛围。
春风拂面,绿草青青,诗人骑着马,仿佛漫步在一个花香四溢的世界里。花香扑面而来,仿佛让人陶醉在这个美好的世界里。诗人感觉今年的春天比往年更加美妙,让人们感受到春天的惬意与美好。
当诗人骑马来到花坞时,歌声随风传来,使得整个春天的画面更加完美。在这样的背景下,“春衫瘦”一词显得十分醒目,体现了春天的轻盈和诗人的婉约情感。
总之,这首词以生动的笔触描绘了春天的美景,用简练的文字表达了对春天的热爱和对生活的感慨。其诗意盎然,给人以美的享受和情感的共鸣。

去完善
创作背景
《杏花天·软波拖碧蒲芽短》是南宋著名词人史达祖的作品。这首词创作于公元1195年至1208年之间,正值史达祖晚年时期。在这段时间里,南宋政权日益衰败,社会矛盾激化,民生疾苦加剧。史达祖作为朝廷官员,亲眼目睹了这一时期的历史变迁。
史达祖的人生际遇颇为坎坷。他曾担任过监察御史,但因直言不讳地弹劾权臣,遭到排挤和贬谪。在流放期间,他亲身体验了民间的苦难,这对他的词风产生了深刻的影响。他的作品逐渐摆脱了华丽辞藻的束缚,更加注重抒发真情实感。
此外,这个时期的社会背景也影响了他创作的诗词风格。由于南宋政权的腐败和军事上的无能,国家疆土丧失,百姓生活困苦。史达祖在这种背景下,深感忧国忧民的责任,将个人的遭遇与国家的命运紧密联系在一起,形成了深沉凝重的词风。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