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长安怀古

标题包含
长安怀古
祸稔萧墙终不知,生人力屈尽边陲。赤龙已赴东方暗, 秋风解怨扶苏死,露泣烟愁红树枝。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原文:祸稔萧墙终不知,生人力屈尽边陲。赤龙已赴东方暗,秋风解怨扶苏死,露泣烟愁红树枝。 译文:危机潜伏在内部却全然不觉,将士们在边疆已经用尽力气。火龙已奔赴黑暗的东方,秋天的风可以理解扶苏的死,露水哭泣,烟雾忧愁,红叶凋零。
去完善
释义
【词句注释】 1. 《长安怀古》:描述古代长安城的历史遗迹和作者对历史的感慨。 2. 储嗣宗:唐代诗人,曾任司勋郎中,晚年辞官归隐。 3. 祸稔萧墙终不知,生人力屈尽边陲:意思是由于朝廷内部的祸患未能得到解决,导致边疆地区的人民艰苦奋战,无力挽回局面。萧墙,指宫廷内部。力屈,力量耗尽。边陲,边疆。 4. 赤龙已赴东方暗,秋风解怨扶苏死:赤龙指红色战袍的士兵,这里指代唐朝军队。东方暗,形容敌军攻占唐朝领土。解怨,消除怨恨。扶苏,秦始皇的长子,被秦二世胡亥杀害。这里借指无辜而死的人。 5. 露泣烟愁红树枝:描写秋天早晨的露水沾在红花绿叶上,仿佛在为逝去的英雄哀伤哭泣。
去完善
赏析
首联破题“长安怀古”,诗人储嗣宗以“祸稔萧墙终不知”描述了秦朝灭亡的悲剧。其中“祸稔萧墙”暗指秦始皇在位时国家内部矛盾重重,而“生人力屈尽边陲”则表达了那些奋战边疆的勇士们,最终却因人力、物力不济而丧命边疆,令人悲痛不已。 颔联“赤龙已赴东方暗,秋风解怨扶苏死”中,“赤龙”意指项羽,他在统一中国后被刘邦击败,成为历史的转折;“扶苏”是秦始皇的长子,本有望继位,却遭暗杀而死。这两句表达出秦始皇一统天下之后,原本有可能避免的内乱和外患终究无法挽回的悲惨命运。 尾联“露泣烟愁红树枝”描绘出一幅萧瑟的景象:寒露滴在红叶上,让人感受到秋天的忧伤和惆怅。这也暗示了秦朝灭亡之后的世态沧桑。 全诗通过生动的历史细节,表达了诗人对长安历史的感慨,同时也警示人们应当铭记历史教训,弘扬正义,珍惜和平。
去完善
创作背景
《长安怀古》是唐代诗人储嗣宗创作的一首五言律诗。这首诗描绘了长安这座古代都城的繁华景象和历史的沧桑变化,表达了作者对历史兴衰的感慨和对世事无常的无奈。 此诗创作于唐玄宗天宝年间(公元742-756年)。这个时期,唐朝国势渐衰,政治腐败,社会矛盾日益尖锐。作为当时的一位文人士大夫,储嗣宗敏锐地感受到了这种时代的变化。 在诗人的笔下,长安这座曾经繁荣昌盛的古代都城,如今却变得荒凉破败。曾经的宫殿、城墙和街道都已荒废,只留下一些斑驳的历史痕迹。这让人们不禁感叹岁月的沧桑和历史的无情。 然而,在这首诗歌的背后,我们还可以看到诗人对于人生无常的深深感慨。在这个充满战乱和动荡的时代,人们都在为了生活而奔波劳碌,而曾经的辉煌和荣耀已不复存在。诗人通过描绘长安的沧桑变化,提醒人们珍惜当下,勇敢地面对生活的挑战。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