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故人旧居
万里访遗尘,莺声泪湿巾。古书无主散,废宅与山邻。
宿草风悲夜,荒村月吊人。凄凉问残柳,今日为谁春。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探访千里,带着一片沉重的心情。耳边传来黄莺的啼哭声,泪水沾满了手帕。古老的书籍散落一地,无人看管。破败的房子与山脉相邻,显得孤独无助。
夜晚的风吹过枯黄的草地,让人感伤。月色照亮了荒芜的村庄,似乎在安慰着那些失去的人。我无奈地询问那残留的柳树,今天的春天是为谁而开?
去完善
释义
1. 经:经过;探访。
2. 故人旧居:故人的故居。
3. 万里:指距离遥远。
4. 遗尘:遗落的尘土,此处指故人故居。
5. 莺声:黄莺的叫声,比喻春天的美好。
6. 泪湿巾:泪水沾湿了手巾,形容悲痛的心情。
7. 古书无主散:古书没有主人散落各处,表示故居已经荒废。
8. 废宅与山邻:废弃的住宅与山为邻。
9. 宿草:墓地上堆积的杂草,这里代指墓地。
10. 风悲:风吹过显得悲伤。
11. 月吊人:月亮照耀着荒凉的地方,像是在悼念故人。
12. 凄凉:孤独冷清的样子。
13. 残柳:凋零的柳树,象征衰败的景象。
14. 为谁春:谁还能欣赏这美好的春天呢?
去完善
赏析
《经故人旧居》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描绘和真挚的情感,生动地展现了一位游子故地重游时的所见所感。诗人用“万里访遗尘”一句开篇,形象地刻画了游子不辞艰辛、追寻往事的情景。而“莺声泪湿巾”则意味着在春天的景象中,诗人感受到了悲伤,泪水不禁涌上心头。
接下来的诗句进一步描绘了故居的场景:“古书无主散,废宅与山邻”。这里,古籍散乱无主,废弃的住宅与山邻相接,反映出岁月流逝以及世事沧桑之感。而在“宿草风悲夜,荒村月吊人”两句中,诗人在荒凉夜晚的草丛中感受到悲痛,而明亮的月光则为荒芜的村庄增添了几分哀伤。
最后,诗人以“凄凉问残柳,今日为谁春”结尾。这句诗意味着孤独的柳树仍在春风中摇曳,但它已失去了往日的繁茂,成为寂寞的象征。诗人通过对残柳的询问,表达了时光流逝、物是人非的感慨,也揭示了人生无常的无奈与悲伤。
去完善
创作背景
《经故人旧居》是唐代诗人储嗣宗的一首五言律诗。这首诗的创作时间大约在公元840年左右,即唐文宗至唐武宗时期。在这个时期,唐朝国势渐衰,但诗歌文化仍然繁荣。
储嗣宗一生漂泊不定,曾数次参加科举考试,但均未中举。他的诗才横溢,却未能得到朝廷的重用,因此他的作品多描绘民间疾苦和抒发个人怀才不遇之情。在这首诗中,他以“故人居”为背景,表达了对过去的怀念和对未来的迷茫。
在当时的时代背景下,虽然唐朝已经进入了衰落期,但由于科举制度的推广,文人墨客之间的交流依然频繁。他们通过写诗、饮酒、弹琴等方式抒发自己的情感,表达对社会现实的关切。然而,由于社会动荡和政治斗争的加剧,许多文人墨客的理想破灭,陷入了无奈与彷徨之中。这种时代的悲凉气氛,也体现在了储嗣宗的诗中。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