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送友人游吴

标题包含
送友人游吴
吴山青楚吟,草色异乡心。一酌水边酒,数声花下琴。 登楼旧国远,探穴九疑深。更想逢秋节,那堪闻夜砧。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吴山的青翠和楚地的歌声交相辉映,异乡的芳草牵动我的思念之情。在水边饮酒,伴随着几声花下的琴声。登上高楼,离故土已渐行渐远;探访九疑山深处,探寻着地下秘密。又逢中秋佳节来临,那深夜中的捣衣声令人难以忍受。
去完善
释义
1. 吴山:指苏州一带的山,这里代指吴地。 2. 楚吟:即楚辞,这里指诗歌。 3. 异乡:指诗人所在之地以外的其他地方。 4. 一酌:饮一杯,形容饮酒不多。 5. 水边酒:在水边的酒楼喝酒。 6. 花下琴:在花丛下的弹琴。 7. 登楼:登上高楼。 8. 旧国:指家乡。 9. 探穴:探索洞穴。 10. 九疑:九嶷山,位于湖南省南部,这里代指吴地的名胜古迹。 11. 逢秋节:遇到秋天的节日,这里指重阳节。 12. 那堪:怎能忍受。 13. 夜砧:夜晚的捣衣声。
去完善
赏析
《送友人游吴》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在送别友人游吴时的心情和想象。开篇两句以“吴山青楚吟”、“草色异乡心”描述出吴地的山水风光与友人的离愁别绪。随后,诗人通过“一酌水边酒”、“数声花下琴”展现出一幅温情的送别场景,以此寄托对友人旅途平安的祝愿。 接着,诗人在第三联描绘了友人未来的生活:“登楼旧国远”意味着他将远离故乡,而“探穴九疑深”则暗示他将在吴地展开一段深邃的文化探索之旅。最后,诗人以“更想逢秋节”、“那堪闻夜砧”表达了对友人中秋佳节的思念之情,以及对他将听到吴地夜晚阵阵捣衣声的担忧。
去完善
创作背景
《送友人游吴》这首诗,是唐代诗人储嗣宗的作品。创作时间为公元8世纪中叶,正值唐玄宗时期。此时唐朝国力强盛,经济繁荣,人民生活安定。 在这个时期,储嗣宗曾入仕为官,但因为性格孤傲,不善于官场应酬,因此仕途并不顺利。他曾多次辞官回乡,过着隐逸的生活。这次送友人游吴,或许也是因为他对友人的理解和支持,希望他在吴地能找到属于自己的一片天地。 当时,江南地区的经济发展迅速,尤其是苏州、杭州等地,已经成为全国的经济和文化中心。因此,吴地的繁荣景象也成为了许多文人墨客向往的地方。在诗中,储嗣宗以“君到姑苏见,人家尽枕河。古宫闲地少,水巷小桥多”的描绘,展现了吴地特有的水乡风光和人文气息。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