孤雁
孤雁暮飞急,萧萧天地秋。关河正黄叶,消息断青楼。
湘渚烟波远,骊山风雨愁。此时万里道,魂梦绕沧洲。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孤独的雁在傍晚时分快速飞行,秋天的萧瑟充斥著天地间。正当关河两岸的树叶变成金黄色时,青楼的音讯却已经断绝。湘江边的烟雾和水波向远处延伸,骊山的风雨让人感到忧愁。这时候走过漫长的道路,灵魂和梦境都萦绕著这片沧海中的小洲。
去完善
释义
孤雁:指失群的雁。
暮飞急:傍晚时分疾速飞翔。
萧萧:形容秋天寒冷肃杀的景象。
天地秋:秋天的天空和大地。
关河:关塞河流,这里指山川。
黄叶:枯黄的树叶,这里是秋天的景象。
消息:音信、信息。
断:断绝、失去。
青楼:古代泛指华丽的建筑,这里可能指的是宫观或城楼。
湘渚:湘江中的小洲。
烟波:烟雾笼罩的水面。
骊山:位于陕西省西安市临潼区的骊山,有华清池等名胜古迹。
风雨愁:形容风雨交加时的心情。
万里道:遥远的道路。
魂梦:梦境。
沧洲:水边之地,多用于指代隐逸的处所。
去完善
赏析
《孤雁》储嗣宗这首诗歌以孤雁为主题,描绘了秋天萧瑟的景象和诗人的孤独心境。首联“孤雁暮飞急,萧萧天地秋”中,孤雁在傍晚时分急速飞行,天地之间一片肃杀的秋意。颔联“关河正黄叶,消息断青楼”则表达了诗人对远方亲人的思念之情,此时正值秋天,河水已经泛黄,而远方的青楼也无法传递音信。颈联“湘渚烟波远,骊山风雨愁”进一步描绘了诗人所处的环境,湘水边的烟雾弥漫,骊山的风雨让人生愁。尾联“此时万里道,魂梦绕沧洲”则表达了诗人渴望回归故乡的心情,即使在遥远的旅途中,他的魂梦仍然萦绕着那片美好的水乡。整首诗歌以孤雁作为象征,抒发了诗人漂泊异乡、思念亲人的情感,同时也展现了秋天萧瑟的景象和诗人孤独的心境。
去完善
创作背景
《孤雁》是唐代诗人储嗣宗创作的一首五言律诗。这首诗描绘了一只离群的孤雁在寒冷的秋夜里寻找伙伴的情景,表达了作者对孤独的哀伤和对友情的渴望。创作于公元859年,正是唐宣宗在位时期,此时的唐朝已经进入了晚唐时期,政治腐败,战乱频繁,民生疾苦,文化上也出现了衰落的现象。
储嗣宗身为一名文人,人生际遇颇为坎坷,曾多次参加科举考试,但都未能中第。这一时期的他,孤独无依,生活困顿,因此在他的诗歌中,常常流露出对人生的无奈和对友情的渴望。正如《孤雁》中所表达的,“孤雁”既是自然的写照,也是诗人自己内心的真实写照。
此外,储嗣宗生活的时代,正值晚唐时期,政治腐败,战乱频繁,民生疾苦,这使得他的诗歌中充满了忧患意识。他的作品往往以自然景象为寄托,通过对自然界生命的描绘,表达出对人生、对社会、对时代的深深感慨和忧虑。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