赠别
兰泽伤秋色,临风远别期。东城草虽绿,南浦柳无枝。
直道岂易枉,暗投谁不疑。因君问行役,有泪湿江蓠。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在秋天的兰花沼泽里感伤,与友人即将在风中告别。尽管东城的草地仍然绿意盎然,但南浦的柳树已经凋零不见。正直的道路并不容易走偏,但被人误会的情况也常有发生。因为你要远行,我为你担心,泪水不禁沾湿了眼前的芳草。
去完善
释义
兰泽:河泽边种植兰花的地方,此指朋友离别之地。
临风:面对风吹过来的时候。
东城:东方的城市,这里可能指的是作者所在的地区。
南浦:地名,位于今天江西省南昌市的北郊。
暗投:暗中投放,这里是说别人对自己的行为产生疑虑。
行役:旅行或远行,这里指诗人的出行。
江蓠:一种草本植物,可入药,也可以食用。此处代指诗人要离开的地方。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赠别》诗以秋天的景象开篇,描绘了离别时的环境。诗人借“兰泽伤秋色”表达了离愁之情,通过“临风远别期”进一步渲染了离别的氛围。接下来,诗人以“东城草虽绿,南浦柳无枝”两句描绘了别离的地点,寓情于景,暗示离别时的不舍和无奈。
紧接着,诗人笔锋一转,以“直道岂易枉,暗投谁不疑”抒发了人生的感慨。这两句既是对朋友的劝勉,也是对自己的激励,表达了诗人坚持正义、坚守信念的决心。
最后,诗人以“因君问行役,有泪湿江蓠”表达了对朋友离去的不舍之情,同时也传达了对朋友旅途艰辛的关心。这首诗情感真挚,意境深远,展现了诗人深厚的友情和对人生命运的深刻思考。
去完善
创作背景
《赠别》是唐代诗人储嗣宗的一首离别诗。这首诗的创作时间大约是在公元8世纪末至9世纪初,即唐玄宗时期。这个时期的唐朝国力强盛,文化繁荣,诗歌艺术达到了空前的高峰。
在这个时期,储嗣宗的生活经历丰富多样。他曾游历全国各地,结交了许多文人墨客,也有过一段时间的官场生涯。然而,由于对官场的失望和对自由生活的向往,他选择了辞官归隐,过上了闲云野鹤的生活。这种人生经历使得他的作品充满了深厚的感情和深刻的哲理。
在时代背景下,唐朝的科举制度已经相当完善,许多士人都通过科举考试进入官场。然而,这也意味着官场的竞争非常激烈,许多文人墨客在官场中饱受排挤和挫折。因此,许多文人在离开官场后,选择了隐居山林,过上了与世无争的生活。储嗣宗也是如此,他在经历了官场的酸甜苦辣之后,选择了远离世俗纷扰,将满腔热情倾注于诗歌创作。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