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春
野树花初发,空山独见时。踟蹰历阳道,乡思满南枝。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山野中的花朵初开时,我独自在空山中欣赏。我在历阳道上徘徊,心中充满对南方的思念之情。
去完善
释义
注释:
1. 储嗣宗:唐代诗人,具体生平事迹不详。
2. 早春:春天的早期,一般指春季的三个月(农历正月、二月、三月)中的最初一个月。
3. 野树:田野里的树木。
4. 花初发:花朵刚刚开始绽放。
5. 空山:空旷的山林。
6. 独见:独自欣赏。
7. 踟蹰:犹豫不决的样子。
8. 历阳道:古时候通往历阳的道路。
9. 乡思:思念家乡的情感。
10. 南枝:朝南的树枝。这里代指家乡的方向。
去完善
赏析
《早春》储嗣宗这首诗歌以简练的文字描绘了早春的景象,透露出诗人在漫长旅程中的孤独和乡愁之情。
“野树花初发”一句展示出春天到来时的生机与活力,预示着新的开始;而“空山独见时”则表现出诗人孤独的处境,他独自一人在这美丽的早春景象中度过。
接下来的两句“踟蹰历阳道,乡思满南枝”传达了诗人在旅途中所产生的浓浓的思乡之情。诗句中的“南枝”代表南方的家乡,意味着诗人对于家乡的深切思念。
去完善
创作背景
《早春》是唐代诗人储嗣宗的作品,这首诗创作于公元8世纪中期。在那时,储嗣宗因为才华横溢而受到皇帝的赏识,被任命为官员。然而,他的仕途并不顺利,屡次遭受贬谪。在这种情况下,他写下了这首描绘早春景象的诗篇。
在《早春》这首诗中,储嗣宗通过对早春时节景色的描绘,表达了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和对生活的感慨。他在诗中写道:“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这两句诗描绘了早春细雨中的京城景色,给人一种清新、宁静的感觉。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人生无常的感慨。
在这个时期,唐朝的社会政治环境相对稳定,经济发展迅速,文化艺术繁荣。然而,随着官僚腐败和皇室内部争权夺利等问题日益严重,使得许多像储嗣宗这样的文人士大夫感叹人生无常,官场险恶。因此,《早春》这首诗不仅仅是对早春景色的赞美,更是诗人对生活境遇和人性百态的深刻反思。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