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垓城

标题包含
垓城
百战未言非,孤军惊夜围。山河意气尽,泪湿美人衣。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即使经历了无数次战斗也从未放弃,独自一人在深夜被包围。看着山河的气势消失殆尽,不禁让人泪流满面,泪水沾湿了美人的衣裳。
去完善
释义
《垓城》注释: 1. 储嗣宗:唐代诗人,生平事迹不详。 2. 垓城:古代城市名,具体位置不详。 3. 百战未言非:经历了无数次战斗,从未说过不是。 4. 孤军:单独的军队。 5. 惊夜围:在夜晚受到包围。 6. 山河:指国家疆土。 7. 意气:气概,风度。 8. 泪湿美人衣:眼泪打湿了美人的衣服。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古代战争的场景,表现了战士们的英勇精神和豪情壮志。首句“百战未言非”表达了战士们身经百战,从未言败的信念和勇气。第二句“孤军惊夜围”则展现了在深夜被敌军包围的孤立无援的局面。第三句“山河意气尽”传达出战场上的悲壮气氛,使人们感受到山河破碎、英雄气尽的无奈。最后一句“泪湿美人衣”则是通过美人的眼泪,表达了战争的残酷和对和平的渴望。全诗通过对战争场景的描绘,传达了诗人对战争的反思和对和平的向往。
去完善
创作背景
储嗣宗的《垓城》创作于唐朝末年,这是一个政治动荡、民生疾苦的时期。储嗣宗本人曾在朝为官,后因直言敢谏而被贬谪,这一人生际遇使他对时事民生有了更加深刻的理解。 在这个时期,藩镇割据、战乱频发,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而朝廷内部则党争激烈,宦官专权,皇帝大权旁落。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储嗣宗写下了这首《垓城》,以此表达了他对战争的厌恶和对和平的渴望。 诗歌通过对垓城战场的描绘,揭示了战争的残酷和无情,以及它对人民生活的破坏。诗人以“谁知塞上翁”的反问,表达了对战争发起者的谴责和对和平的期盼。这首诗不仅反映了作者个人的忧国忧民之情,也深刻揭示了唐朝末年的社会现实,具有很高的历史价值。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