圣女祠
石屏苔色凉,流水绕祠堂。巢鹊疑天汉,潭花似镜妆。
神来云雨合,神去蕙兰香。不复闻双佩,山门空夕阳。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石头屏风上的青苔色感清凉,流动的溪水环绕着宗祠。树上的喜鹊似乎在疑惑天空中的银河,潭水中的花朵犹如镜子里的妆容。神奇的力量让云雨交融,神奇离去后留下蕙草和兰花的香气。再也听不到昔日佩戴的双玉,只见山门前空留着落日的余晖。
去完善
释义
注释如下:
1. 圣女祠:位于湖南省岳阳市的景点,是供奉圣女的寺庙。
2. 储嗣宗:唐朝诗人。
3. 石屏:指圣女祠前的石头屏风,也象征着圣女祠的建筑特色。
4. 苔色:苔藓的颜色,这里表示石屏上的青苔。
5. 流水:形容水流环绕着圣女祠的景象。
6. 巢鹊:喜鹊筑巢的地方,这里用来比喻天空。
7. 潭花:水潭中的花朵,这里用来比喻镜子里的形象。
8. 镜妆:镜子里的妆容,这里表示花影在水潭中形成的美丽景象。
9. 天汉:天上的银河,这里用来比喻天空。
10. 云雨合:云雨交织在一起,这里用来形容圣女祠周围云雾缭绕的景象。
11. 蕙兰:兰花的一种,香气淡雅,这里用来形容圣女祠周围的清新氛围。
12. 双佩:古代的玉佩,成对佩戴在衣服上,这里用来象征男女爱情。
13. 山门:寺庙的大门,这里表示圣女祠的大门。
14. 夕阳:落下的太阳,这里用来描绘圣女祠傍晚的美景。
去完善
赏析
储嗣宗的《圣女祠》描绘了一幅静谧、超脱的画面。诗歌开头用“石屏苔色凉,流水绕祠堂”营造了一个阴凉、幽静的环境,为全诗奠定了清幽的基调。接下来,诗人通过“巢鹊疑天汉,潭花似镜妆”展现了自然界中看似平常却颇有意境的景象,引人遐想。
在描绘了环境与自然景象之后,诗人用“神来云雨合,神去蕙兰香”描绘了神秘的神明降临与离去,给人们留下了美好的香气。这种神秘的氛围让人们不禁产生无限的想象空间。
最后,诗人以“不复闻双佩,山门空夕阳”收尾,揭示出世人已无法再次听到神明的脚步声,只能面对空寂的山门和渐渐落下的夕阳。这一句突显出了人间的寂静与无奈,与开篇的清幽形成对比,使整首诗更加深刻感人。
去完善
创作背景
《圣女祠》是唐代诗人储嗣宗的一首五言诗。这首诗的创作时间大致在唐代中期,约公元750年前后。在这个时期,唐朝的社会繁荣,政治稳定,文化艺术发展迅速,诗歌创作达到高潮。
储嗣宗生活在这个时期,他的一生充满了曲折。他曾多次参加科举考试,但未能取得功名。后来,他成为了一名官员,但由于直言不讳,屡次受到排挤和贬谪。这些人生经历使他对社会现实有了更深刻的认识,也为他的诗歌创作提供了丰富的素材。
《圣女祠》这首诗描绘了圣女祠的景致,表达了作者对神秘宗教信仰的敬畏之情。在这个时代,人们对于神明的信仰依然非常虔诚,许多寺庙、道观等宗教场所都受到了广泛的尊敬。同时,这个时期也是女性地位较为低下的时期,因此,“圣女”的形象也反映了当时女性的地位和处境。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