哭彭先生
谷口溪声客自伤,那堪呜咽吊残阳。空阶鹤恋丹青影,
门人远赴心丧夜,月满千山旧草堂。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山谷的溪流声中,我独自一人倍感忧伤,再也承受不住夕阳下如此哀伤的景象。空荡荡的台阶上,只余白鹤眷恋着昔日留下的痕迹,夜色深沉,月儿已经爬上了千山之巅,但我的心中却只有那个荒废的旧草堂。
去完善
释义
储嗣宗的《哭彭先生》:
1. 谷口:地名,位于陕西省泾阳县境内。这里是彭先生的故居所在地。
2. 溪声:溪流的声音。
3. 客自伤:作客他乡的人因听到溪声而独自悲伤。
4. 那堪:意思是无法忍受或承受。
5. 呜咽:形容声音悲凉凄切。
6. 吊残阳:在夕阳下悼念故人。
7. 空阶:无人打扫的台阶。
8. 鹤恋:比喻对故人的怀念之情。
9. 丹青影:指彭先生生前的书画作品。
10. 门人:学生。
11. 心丧:心情沮丧。
12. 月满千山:指月光洒满山川。
13. 旧草堂:彭先生曾经居住过的茅屋。
去完善
赏析
《哭彭先生》是一首充满哀伤的悼念诗,诗人储嗣宗以谷口溪声开篇,巧妙地营造出一种孤独、寂寥的氛围,为后续的伤感之情作铺垫。接下来,诗人描绘了乌咽的溪流和夕阳西下的景象,进一步强调了对故人的深深哀思。
在诗歌的后两句中,诗人运用了一幅生动的画面来表达内心的感受:空无一人的台阶上,鹤鸟依依不舍地留恋着画作中的故人身影;而远方的门人则在夜幕降临之时,怀着悲痛的心情,遥望着千山之外的那间旧草堂。这两句诗不仅展示了诗人丰富的想象力和细腻的观察力,还将读者带入了一个情景交融的世界,使人感同身受地体会到诗人对逝者的怀念与哀思。
总的来说,《哭彭先生》是一首情感真挚、语言优美且富有艺术魅力的悼亡诗,展现了诗人深厚的文化底蕴和独特的人文关怀。
去完善
创作背景
《哭彭先生》是唐代诗人储嗣宗的一首悼念诗,创作于公元845年。这一年对于唐朝来说是一个动荡的时期,因为唐武宗李炎发起了灭佛运动,导致许多佛教僧侣被迫还俗或逃亡。
储嗣宗在青年时期曾游历四方,结交了许多志同道合的朋友,其中包括彭先生。彭先生是一位虔诚的佛教信徒,他们在游历过程中互相扶持,建立了深厚的友谊。然而,在这次灭佛运动中,彭先生不幸离世,这让储嗣宗悲痛不已。
在这首诗中,储嗣宗表达了对彭先生的哀悼之情,同时也反映了当时社会对佛教的迫害以及对信仰自由的压制。他借悼念彭先生,传达了对宗教宽容和信仰自由的热切呼唤。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