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吴宫

标题包含
吴宫
荒台荆棘多,忠谏竟如何。细草迷宫巷,闲花误绮罗。 前溪徒自绿,子夜不闻歌。怅望清江暮,悠悠东去波。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荒芜的高台上满是荆棘,忠诚的谏言又有何用?细细的小草在迷宫般的巷子里生长,闲暇时赏花却忘了华丽的丝织品。前面的溪水只顾着自顾自地流淌,半夜也不再歌唱。站在清澈的江边怅然若失,看着水波悠悠地向东方流去。
去完善
释义
注释: 1. 吴宫:这里指的是春秋时期吴国的宫殿。 2. 储嗣宗:唐朝诗人。 3. 荒台:指废弃的宫殿台基。 4. 荆棘:泛指丛生杂乱的植物。 5. 忠谏:忠诚的建议或劝诫。 6. 竟如何:最后的结果怎样? 7. 细草:嫩草。 8. 迷宫巷:指曲折的小路。 9. 闲花:盛开的花朵。 10. 绮罗:华丽的丝绸服饰,代指宫女。 11. 前溪:指位于吴国宫殿前的溪流。 12. 子夜:凌晨时分。 13. 不闻歌:听不到唱歌的声音。 14. 怅望:失望地远望。 15. 清江:清澈的江河。
去完善
赏析
这是一首描绘古代吴国宫殿的诗,诗人在此抒发的是对历史、忠贞和衰败的感慨。开篇“荒台荆棘多”一句勾勒了昔日繁华宫殿如今已经破败不堪的场景,不禁令人联想到历史上那些忠诚劝谏的忠臣,而他们的结局又如何呢?接下来,“细草迷宫巷,闲花误绮罗”用细腻的笔触描绘出宫中杂草丛生,鲜花依然盛开的景象,这些曾经的繁华仿佛都在诉说历史的虚无。 接下来的“前溪徒自绿,子夜不闻歌”则从宫殿以外的景色切入,暗示昔日歌舞升平的盛况已经不再。最后两句“怅望清江暮,悠悠东去波”表达了诗人面对这样的历史场景时内心的惆怅和无奈。整首诗语言质朴,情感深沉,通过描绘吴国宫殿的衰落来引发人们对历史的沉思。
去完善
创作背景
《吴宫》是唐代诗人储嗣宗的一首描绘春秋时期吴国宫廷生活及历史的五言古诗。这首诗创作于唐朝贞观年间(公元627-649年),正是储嗣宗中年时期。在当时的文人墨客中,对历史题材的诗歌尤为热衷,尤其是春秋战国时期的历史人物和故事。 这个时期的储嗣宗,人生际遇颇有些波折。他曾担任地方官职,后因得罪权贵而离职,转而游历四方,广交朋友,体验人生百态。这样的经历使他更加关注历史的经验和教训,以及人性的善恶。因此,他选择以吴宫为背景,创作了这首既表达人生哲理,又富有历史韵味的长篇古诗。 贞观年间,唐朝国力逐渐强盛,社会秩序相对稳定,文化艺术事业繁荣。同时,社会各阶层普遍热衷于历史文化的学习和研究,文人墨客们纷纷借古讽今,抒发胸臆。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储嗣宗的诗才得到了充分的发挥,《吴宫》等名篇得以诞生。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