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和宋之问下山歌

标题包含
和宋之问下山歌
日云暮兮下嵩山,路连绵兮树石间。 出谷口兮见明月,心裴回兮不能还。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傍晚时分太阳开始落下,我下了嵩山。 山间小路蜿蜒曲折,树木与山石相互映衬。 走出山谷出口,看见了明亮的月亮。 内心徘徊不定,无法回到原点。
去完善
释义
1. 下嵩山:这里指从嵩山上下来。嵩山,位于河南中部,是中国五岳之一,被誉为“中岳”。 2. 路连绵:道路连绵不断,形容路程遥远且艰难。 3. 树石间:树木与岩石之间,指行走在山林之中。 4. 谷口:山谷的入口,这里指走出山谷。 5. 裴回:同“徘徊”,徘徊不定,犹豫不决的样子。
去完善
赏析
这是一首描绘诗人下山时所见所感的诗。开篇“日云暮兮下嵩山”点明了时间——傍晚时分,地点——嵩山。接下来“路连绵兮树石间”则形象地描绘了下山之路的艰险。在经历了一段艰苦的旅程后,诗人终于“出谷口兮见明月”,此时的心情豁然开朗。然而,最后两句“心裴回兮不能还”则传达了一种复杂的心境:一方面诗人被眼前的美景所吸引,流连忘返;另一方面,他也因为下山之路的艰难而担忧。整首诗以生动的画面展现了诗人在下山过程中的所见所思,表达了诗人对自然景色的热爱和对人生道路的思考。
去完善
创作背景
《和宋之问下山歌》是唐代诗人王无竞的作品,创作于唐高宗时期。 唐高宗时期,由于皇权更替、朝廷内部权力斗争等原因,社会矛盾激化,政治环境复杂。在这样的背景下,许多文人骚客选择了寄情山水、抒发情怀的诗歌创作方式。这首诗就是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创作的。 王无竞在这一时期,遭遇了人生的一些挫折。他虽然才华横溢,但因种种原因未能在官场上取得理想的地位。这使得他对现实产生了深刻的反思,也对人生的无常有了更深的理解。这种人生际遇反映在他的诗歌中,使他的作品充满了深沉的情感。 在唐高宗时期,国家政治上虽有一定程度的稳定,但边疆问题、民生问题等仍然十分严重。这一时期的诗人普遍关注社会现实,以诗歌表达对国家和民族命运的忧虑。王无竞作为其中的一员,他的诗歌也表现出了对社会的关注和责任感。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