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声慢
黄花深巷,红叶低窗,凄凉一片秋声。
豆雨声来,中间夹带风声。
疏疏二十五点,丽谯门、不锁更声。
故人远,问谁摇玉佩,檐底铃声。
彩角声吹月堕,渐连营马动,四起笳声。
闪烁邻灯,灯前尚有砧声。
知他诉愁到晓,碎哝哝、多少蛩声。
诉未了,把一半、分与雁声。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那些愁绪尚未诉尽,便将其中的一半托付给了南飞的大雁,让它们带走这份哀伤。
去完善
释义
蛩声:蟋蟀叫声。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词通过描写秋夜中的各种声音,营造了一种浓郁的孤寂与哀愁氛围。上阕以静谧的秋日景象开篇,从“黄花”“红叶”入手,迅速转入听觉描写,“豆雨”“风声”交织成一曲秋的乐章。随后通过对“更声”“铃声”的捕捉,进一步强化了时间流逝与人事变迁的主题。下阕则扩展至更大的空间和更深的情感层次,从军营的“笳声”到邻家的“砧声”,再到自然界中的“蛩声”与“雁声”,层层递进,最终将所有声音汇聚于一个共同的主题——愁绪。全词语言精炼,意象丰富,情感真挚,堪称咏秋佳作。
去完善
创作背景
这首词创作于南宋末年,此时的蒋捷身处乱世,国家风雨飘摇,个人命运亦如浮萍。他经历了宋元更替的动荡,目睹山河破碎、故国沦亡。作为一个心怀家国的文人,他内心充满悲凉与无奈。此词以秋夜之声为切入点,借景抒情,通过描写各种声音交织成的凄凉秋夜图,表达对故人的思念和对逝去时光的感伤,也暗含着对故国的眷恋与哀悼。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