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霜天晓角·人影窗纱

标题包含
霜天晓角·人影窗纱
人影窗纱。是谁来折花。折则从他折去,知折去、向谁家。 檐牙。枝最佳。折时高折些。说与折花人道,须插向、鬓边斜。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蒋捷(约1270-1327),字胜欲,号竹山,元代词人,其生平和确切籍贯尚无确考。据《竹山词》记载,他曾任翰林院编修、国史院编修等官职。 蒋捷的词作风格多样,既继承了辛弃疾的豪放派传统,也融合了苏轼...查看更多
呆呆思密达
去完善

译文
窗外的人影,是谁在摘花?随她去吧,只要知道她会将花儿送给谁家的佳人。 屋檐下,枝头的花朵儿最是迷人。摘花的时候记得选高的枝条哦,这样才能确保花儿能戴到美人的头上,摇曳生姿。
呆呆思密达
去完善
释义
【词句注释】: 1. 蒋捷:南宋词人,字胜欲,号竹山,宜兴(今江苏宜兴)人。 2. 霜天晓角:词牌名。 3. 人影窗纱:形容人在窗前透过窗纱的身影。 4. 折花:摘取花朵。 5. 檐牙:屋檐翘起的边缘,这里指代树枝伸出的高处。 6. 鬓边斜:指鬓发旁偏斜的位置,古代妇女常在鬓发旁插花。
呆呆思密达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词以其独特的视角描绘了折花的场景,婉约动人。首句“人影窗纱”给人以朦胧的美感,让人联想到春天早晨的阳光透过窗纱洒在地上的情景,为整首词奠定了柔和的基调。接下来作者以疑问的形式提出“是谁来折花”,引发了读者的好奇心。紧接着“折则从他折去,知折去、向谁家”,巧妙地暗示了花儿注定要被摘取的命运,同时也表现出作者对生命无常的感慨。下阙中,通过对檐牙上盛开的枝头的赞美,以及告诉折花人如何插花的建议,展现了作者对生活的热爱和对美的追求。整首词语言优美,意境深远,给人以美的享受。
呆呆思密达
去完善
创作背景
《霜天晓角·人影窗纱》是南宋词人蒋捷创作的一首词。这首词以秋天的景色为背景,抒发了作者对人生百态的感慨和对时光的留恋。 创作时间:这首词大概创作于南宋末年,公元1279年前后。这个时期,中国正处于宋朝和元朝更迭的时期,战乱频仍,民生疾苦。 人生际遇:蒋捷在年轻时曾有过一段短暂的仕宦生涯,后因战乱被迫辞官回乡。在家乡期间,他亲眼目睹了战争的残酷和百姓的痛苦生活,心中充满了忧国忧民之情。然而,他无力改变现实,只能将自己的情感寄托于诗词创作之中。 时代背景:当时的中国社会正处于历史转型期,原有的社会秩序和伦理道德观念受到了严重的冲击。在这样的背景下,许多人对人生感到困惑和无奈,对未来的前景感到悲观和绝望。而蒋捷则试图通过自己的诗词作品,传达出对生活的一种超脱态度和对美好事物的执着追求。
呆呆思密达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