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年游·枫林红透晚烟青
枫林红透晚烟青,客思满鸥汀。二十年来,无家种竹,犹借竹为名。
春风未了秋风到,老去万缘轻。只把平生,闲吟闲咏,谱作棹歌声。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傍晚时分,枫树林被染得火红,缕缕炊烟袅袅升起,栖息在沙洲的鸥鸟也被这绚丽的景色所吸引。诗人此刻思绪万千,漂泊不定。过去的二十年里,他没有拥有一个真正属于自己的家园,只能依靠竹子寄托自己的情感。
季节更替,春天的微风刚刚离去,秋天的凉意已悄悄到来。时光荏苒,诗人已经年长,看淡了许多世事纷扰。他将一生中积累的感悟和诗韵融入生活的每个角落,如同轻舟荡漾在水面上,谱写出一曲曲动人的乐章。

去完善
释义
注释:
1. 枫林红透晚烟青:描述秋天的景色,枫叶变红,烟雾弥漫。
2. 客思满鸥汀:表达旅居他乡的愁绪和对故乡的思念。
3. 二十年来,无家种竹,犹借竹为名:说明作者离家多年,以竹子为寄托。
4. 春风未了秋风到:表示季节变换,时光流转。
5. 老去万缘轻:形容人至老年,对世间万事万物不再牵挂。
6. 平生:一生,一生中所经历的事。
7. 闲吟闲咏:悠闲地吟诗作赋。
8. 谱作棹歌声:将诗词编成歌曲传唱。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词表达的是诗人年华逝去时的豁达心境。上片以“枫林红透晚烟青”描绘秋景,营造出一种沉静的氛围,同时又用“客思满鸥汀”传达了诗人的离愁别绪。下片中,“春风未了秋风到,老去万缘轻”体现了诗人面对岁月流转的洒脱态度,而最后一句“只把平生,闲吟闲咏,谱作棹歌声”则表达了诗人愿将一生经历化为诗意的人生态度。整首词充满了深沉的哲理和淡淡的忧伤,展现了诗人宽广的胸怀和对生活的热爱。

去完善
创作背景
《少年游·枫林红透晚烟青》是宋代词人蒋捷所创作的一首词。这首词大约创作于宋末元初之际,即公元1279年左右。此时正值南宋灭亡、元朝建立之时,社会动荡,人民生活困苦。
在这一年里,蒋捷经历了由南向北的大迁徙。他的家乡江苏宜兴地处江南水乡,风景如画,而他不得不离乡背井,来到当时的京城大都(今北京)。在这个过程中,他亲眼目睹了战争对百姓的残酷摧残,也对故土难离的痛惜之情有了更加深刻的体会。
与此同时,这个时代正处于中国历史上的一个重要转折点。南宋灭亡后,元朝建立了统一的封建王朝,统治者对汉文化进行了一定的尊重和保护。然而,民族矛盾和阶级矛盾依然尖锐,民间反抗斗争不断。在这个特殊时期,蒋捷作为一名士人,既感受到历史的沉重压力,又对未来充满忧虑。
在这样的背景下,蒋捷创作了这首《少年游·枫林红透晚烟青》,以表达他对故乡的眷恋和对时局的关切。词中以枫叶的红透和晚烟的青翠比喻人生的起伏和世事的变迁,透露出作者对人生无常的感慨和对美好时光的怀念。这首词不仅反映了作者个人的心路历程,也展现了当时社会的风貌和历史进程。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