昭君怨·担子挑春虽小
担子挑春虽小,白白红红都好,卖过巷东家,巷西家。
帘外一声声叫,帘里鸦鬟入报。问道买梅花?买桃花?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扁担上挂着春天的小小果实,红的白的都是那么好看,一路走过巷子的东边和西边,给每一户人家带来春意。
门外传来阵阵叫卖声,家里的小丫鬟赶紧来通报。询问说想买的是梅花还是桃花呢?

去完善
释义
注释:
1. 担子挑春:指春天来临,担子上的东西象征着春天的气息。
2. 白白红红:形容花朵的颜色。
3. 巷东家,巷西家:指卖花的人走过大街小巷,家家户户都卖到了。
4. 帘外一声声叫:指卖花人的叫卖声。
5. 帘里鸦鬟入报:指家中的婢女听到叫卖声后进屋通报。
6. 梅花:一种花名,这里泛指各种花卉。
7. 桃花:另一种花名,也泛指其他花卉。

去完善
赏析
《昭君怨·担子挑春虽小》是一首描绘市井生活的词作,通过买卖花朵的场景展现了春天到来时的喜悦与活力。词人以白描手法生动地描述了小贩们走街串巷,叫卖梅花的情景,以及客人挑选花朵的画面。
上片“担子挑春虽小,白白红红都好”两句,开门见山地表达了春天的美好。虽然卖花的小贩担子不大,但无论是白色的梅花还是红色的花朵,都能让人们感受到春天的气息。接下来的“卖过巷东家,巷西家”则进一步描绘了卖花人走街串巷的热闹场景。
下片以“帘外一声声叫,帘里鸦鬟入报”开始,传神地描绘了卖花人敲门叫卖的情景和闺房内女性得知后惊喜的心情。而最后的“问道买梅花?买桃花?”则体现了人们对于不同种类花朵的喜爱,同时也暗示了春天里的无限生机。
总的来说,这首词通过对市井生活的描绘,展示了春天的美丽、生机勃勃和人与人之间的温馨互动,让人感受到了生活中的温暖和希望。

去完善
创作背景
《昭君怨·担子挑春虽小》是宋代词人蒋捷所作。这首词的创作时间约为公元1265年至1274年之间,此时的南宋已经亡国,诗人处于战乱之后的平静生活中。
在诗人的这个时期,他经历了宋元交替的动荡年代,深知民众疾苦。他在自己的诗歌中,以朴实的语言描绘了普通百姓的生活景象。在《昭君怨·担子挑春虽小》一词中,他用"担子挑春"这一形象,表达了劳动人民的勤劳和生活的艰辛。
在这个时代,南宋的灭亡使得许多文人墨客陷入了深深的悲哀和反思之中。他们开始关注民间生活,关心民众疾苦,试图用文字来表达他们的忧虑和对和平生活的渴望。因此,这首诗的诞生也是这个时代背景下的产物,反映了诗人对这个时代的思考与感慨。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