哀江南
病魂招得未浑全,暝倚秋屏岂是禅。
一梦忽成霜蝶去,草深三迳若为眠。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病体尚未完全康复,夜晚倚靠在屏风前怎能参透禅意。突然如梦幻般的像蝴蝶般消失,在这深深的草丛中,如何安眠呢?

去完善
释义
注释:
1. 病魂:指梦境中的人物。
2. 未浑全:形容梦境破碎,无法完整呈现。
3. 暝:昏暗,这里指梦境中的环境。
4. 秋屏:秋天的屏风,这里指梦境中的场景。
5. 禅:佛教修行方法,这里指梦境中的心境。
6. 一梦:指做梦的过程。
7. 忽:突然,形容梦境的结束。
8. 霜蝶:秋天的蝴蝶,这里指梦境中的蝴蝶形象。
9. 草深三迳:形容梦境中的环境。
10. 若为眠:如何入睡,这里指梦境结束后的现实生活。

去完善
赏析
《哀江南》宋祁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在病重之时,神志不清的情景。诗人通过梦境表达了自己的忧虑和对生活的感慨。首句“病魂招得未浑全”描述了诗人病痛之中,精神恍惚的状态。次句“暝倚秋屏岂是禅”则表达了诗人面对病重时的心境,虽有痛苦却仍保持内心的平静。
诗的三、四句则是诗人梦境中的景象:“一梦忽成霜蝶去,草深三迳若为眠。”在梦中,诗人化作一只蝴蝶,飞舞在深秋的原野上。然而,梦境终究要消散,诗人醒来后,面对的依然是荒草丛生的现实世界。这一部分表达了诗人对梦境的美好向往以及现实中无法逃避的痛苦。
整首诗以梦境与现实的对比,表现了诗人在病重之际对生活的无奈和对未来的担忧。同时,也体现了诗人坚韧不拔的精神风貌和豁达的人生观。

去完善
创作背景
《哀江南》是北宋著名文人宋祁的一首千古传颂的诗作。此诗约创作于公元980-1050年间,即北宋中期。这一时期,北宋国家稳定、经济繁荣,但政治局势错综复杂,党派之争严重。宋祁以他的才华横溢和深厚学识,进入了官场,但因性格耿直、不善趋炎附势而多次受到排挤。
在此背景下,宋祁借助于对江南水乡的深深怀念,表达了心中的哀伤和不平。他描绘了江南风光的美丽和富饶,但又表达了对战乱频繁、民生疾苦的关注。一方面,他赞美江南人民的勤劳和智慧,他们善于耕种、制造丝织品,使这片土地富饶美丽;另一方面,他也感慨这片土地上发生的种种战争和灾难,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
总的来说,宋祁通过这首诗表达了他对国家的忧虑和对民众的关爱,体现了他作为一位有良知的文人的责任感。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