挽师叔理 其三
四海东坡老,平生秦太虚。
神游已冥漠,坐念更欷歔。
手墨看犹湿,心期炯未疏。
堪怜畴昔语,腹痛勿驱车。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苏东波老人一生与秦太虚相伴,虽然他已经过世,但他的精神依然陪伴着我们。当我们坐下来回忆他的时候,总会感慨万千。他的亲笔字迹似乎仍带着湿气,我们之间的感情并没有因为时间的流逝而疏远。值得怜悯的是,他曾经跟我们说的话至今仍然让人铭记在心,悲痛之时也不要让情绪影响到开车安全。
去完善
释义
四海:泛指全国各地或全世界。这里指苏东坡的声名远播各地。
东坡:即苏轼(1037-1101),北宋文学家、政治家,字子瞻,号东坡居士。
老:年岁大,这里是对苏轼的敬称。
平生:指一生,这里指苏轼与秦观的交情。
秦太虚:即秦观(1049-1100),北宋文学家,字少游,号太虚。
神游:指人去世后灵魂遨游在天际。
冥漠:幽暗渺茫,形容阴间。
坐念:坐在那里想念。
欷歔:哭泣,哀叹。
手墨:亲手写的诗文或书信。
心期:内心的期望或愿望。
炯未疏:形容感情深厚,没有疏远。
堪怜:值得怜悯。
畴昔语:过去的谈话。
腹痛:形容非常痛苦。
勿驱车:不要驾车离去,表示挽留之意。
去完善
赏析
这是一首悼念诗,诗人表达了对逝去的师叔的深深哀悼和怀念之情。
“四海东坡老,平生秦太虚”:诗人以苏东坡(苏轼)和秦观这两位宋代著名文人为喻,表达了对逝者才华横溢、博学多闻的赞美。同时,这两句也暗示了逝者晚年漂泊四海的艰辛人生。
“神游已冥漠,坐念更欷歔”:诗人表达出对逝者离世感到无比悲痛的心情。“神游已冥漠”意指逝者已经离世间的精神之旅远去;“坐念更欷歔”则表达了诗人坐在那里思念逝去的人时,心中难掩的哀伤。
“手墨看犹湿,心期炯未疏”:这两句诗句赞美了逝者的才情和对文学的热爱。“手墨看犹湿”表示诗人还留有逝者刚写的墨迹,仿佛他的离世并不真实;“心期炯未疏”表明尽管逝者离开了人间,但他们心灵的交流仍然紧密无间。
“堪怜畴昔语,腹痛勿驱车”:最后两句,诗人回忆起与逝者曾经的交谈,感叹岁月的无情流逝。诗人告诫自己,当因悲痛而感到腹痛的时候,不要匆忙驾车离去,应该珍惜这最后的缅怀时光。
去完善
创作背景
《挽师叔理 其三》是南宋诗人牟巘所作的一首悼亡诗。这首诗创作于公元1260年,即宋度宗咸淳六年。在这个时期,南宋王朝正面临着蒙古铁骑的侵略,国家形势岌岌可危。
牟巘在这首诗中表达了对师叔离世的不舍之情。他在这一时期的人生经历中,担任地方官吏,负责治理百姓,为维护国家和民族的利益而努力。然而,由于时代背景的原因,他的努力并没有得到应有的回报。在面对国家危机时,他既感受到了沉重的压力,也表现出了高尚的民族气节。
在创作这首诗歌时,牟巘正值壮年,但国家的动荡让他感受到了人生的无常。在这段时间里,他不仅关心民生疾苦,还在文学创作上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他的作品以描绘现实生活、反映民间疾苦为主,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社会意义。
去完善
相关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