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少妇词

标题包含
少妇词
坐惜年光变,辽阳信未通。燕迷新画屋,春识旧花丛。 梦绕天山外,愁翻锦字中。昨来谁是伴,鹦鹉在帘栊。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可惜年华已逝,辽阳的消息仍然没有传来。燕子迷失在新画的屋檐下,春天还能辨认出过去的花丛。 梦境环绕在天山之外,忧愁却翻涌在书信之中。昨天是谁陪伴着我呢,原来是帘栊里的鹦鹉。
去完善
释义
1. 辽阳:古地名,今中国辽宁省辽阳市一带。 2. 燕:燕子,此处借指燕子的巢。 3. 天山:泛指西北地区之山。 4. 锦字:用彩色丝线织成的文字,这里指书信。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的妻子在春天里的孤独与思念之情。首联“坐惜年光变,辽阳信未通”点明了诗的主题——岁月流逝,诗人离家在外,无法与远方的妻子互通消息。颔联“燕迷新画屋,春识旧花丛”则通过描绘妻子的居住环境及周围景致,衬托出她的孤寂和对春天的感伤。颈联“梦绕天山外,愁翻锦字中”进一步表现了诗人在远方生活的情景,以及与妻子相隔千里而无法倾诉的愁绪。尾联“昨来谁是伴,鹦鹉在帘栊”以宠物鹦鹉陪伴烘托了诗人的妻子的孤独生活。全诗通过对景物的生动描绘,以及对情感深沉的表达,成功地传达了诗人的思家之情和对妻子的关切之意。
去完善
创作背景
《少妇词》是唐朝诗人窦巩的代表作品。这首诗创作于公元794年,即唐德宗贞元二十年。这个时期正是唐朝中晚期,政治腐败、社会矛盾激化,战争频发,民生疾苦。 在创作这首诗时,窦巩正身处这种动荡不安的社会环境中。他亲眼目睹了战争给百姓带来的苦难,特别是妇女的悲惨命运。在这首诗中,他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一位年轻少妇的形象,通过她的遭遇反映了当时社会的现实。 诗中的少妇原本是幸福美满的家庭主妇,却因战乱被迫与家人分离,沦为敌军的俘虏。她在战争中失去了亲人,遭受了巨大的精神创伤。然而,尽管生活给了她沉重的打击,她仍然保持着坚韧的意志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这首诗展示了窦巩对社会现实的深刻洞察力和对人民命运的关切。在他的笔下,少妇的形象成为了那个时代广大妇女的缩影,她们在艰苦的环境中顽强地生存着,渴望和平与安宁。这首《少妇词》也因此成为了唐朝文学宝库中的一颗璀璨明珠,流传后世。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