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长寿庵咏梅

标题包含
长寿庵咏梅
沉檀应在骨,龙麝自薰心。 千载吟蕲竹,清雅少知音。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米芾(1051年-1107年),字元章,号襄阳漫士、海岳外史。北宋著名书法家、画家、诗人,与苏轼、黄庭坚、蔡襄并称为“宋四家”。 米芾出生于一个书香世家,他的父亲米翼之是当时的进士,母亲阎氏也出自名...查看更多
去完善

译文
沉稳檀香蕴藏骨骼深处,龙麝香气自然萦绕心灵。 千年传颂蕲竹诗词,清雅之作却难遇知音。
去完善
释义
沉檀:沉香木和檀香木,这里比喻梅花的高贵品质。 龙麝:龙涎香和麝香,两种名贵的香料,这里用来形容梅花的香气。 吟蕲竹:吟诵的诗歌和演奏的音乐。蕲竹是一种优质竹子,常被用作乐器。 知音:了解、欣赏自己的人。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首联“沉檀应在骨,龙麝自薰心”,借用了沉檀和龙麝两种名贵的香料来描绘梅花的香气特征。诗人用“应”和“自”这两个动词来强调梅花自带的香气特点,表达了梅花的香气淡雅而持久的特性。 诗中颔联“千载吟蕲竹,清雅少知音”,以千年的诗词吟咏着竹子为例,传达出诗人对于高雅之士了解梅花之美的不易的感叹。诗人通过“千载”一词表达出人们自古以来就对竹子有着极高的评价,但相比之下,能够理解并欣赏梅花之美的人却很少。这一对比更凸显了梅花的独特魅力和高雅品质。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巧妙地运用沉檀、龙麝等名贵香料来衬托梅花的香气特点,以及借用千年咏竹来反衬人们对梅花之美的不解,生动地展示出梅花的清香典雅之美以及诗人的孤独与落寞之感。
去完善
创作背景
《长寿庵咏梅》是北宋著名文人米芾创作的一首咏梅诗。这首诗的创作时间是北宋时期,大约在公元960年至1127年之间。这个时期正值宋朝的鼎盛时期,国家政治稳定,经济繁荣,文化艺术得到空前发展,为诗人提供了丰富的创作源泉。 在创作《长寿庵咏梅》时,米芾正值中年,他的仕途相对顺利,曾在朝廷担任过一些职务。然而,他在官场上的表现并不尽如人意,常常因为直言不讳而受到排挤。这使得他在这个时期的诗歌作品中,表现出一种既对现实不满又渴望实现个人抱负的复杂情感。 在这个时期,北宋的文化氛围非常浓厚,文人墨客们热衷于诗歌、书法、绘画等艺术形式,互相唱和,共同推动了文学艺术的繁荣。米芾作为一位多才多艺的文人,不仅在诗歌创作上有着深厚的造诣,还在书法、绘画等领域有着独特的贡献。他的这首《长寿庵咏梅》正是这个时期文人雅士们相互交流、切磋技艺的产物。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