跋大人论配享书稿
覆羹真得皂囊书,锦水元来胜石渠。
但宝银钩并铁画,何须玉带与金鱼。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翻盖小炒配炖汤,锦江两岸赛皇城。
巧烹江鱼和铜鼎,无须酒宴尽佳肴。
去完善
释义
【注释】
1. 覆羹:指辅佐的良才。
2. 皂囊书:指谏书。
3. 锦水:指锦江,在成都平原西部。
4. 元来:原来,本来。
5. 胜:超过。
6. 石渠:汉代长安图书馆。
7. 但:只,仅。
8. 宝:珍视,重视。
9. 银钩:喻指优美的诗文。
10. 铁画:比喻刚正有力的文笔。
11. 何须:何必需要。
12. 玉带:古代官员腰带的一种,用以象征官阶。
13. 金鱼:唐代官员佩戴的鱼符,以示身份。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是南宋诗人杨长孺所作,表达了作者对文学创作的热爱和执着追求。通过描写“覆羹”、“皂囊书”等形象,展现了作者高洁的品性和坚定的信念。同时,以“锦水”、“石渠”为背景,强调了作者所处的环境和对文学的热爱。而诗中的“银钩”、“铁画”则象征了作者的文采和才情。最后,作者以“何须玉带与金鱼”作为结尾,表明了他在文学道路上执着的追求,不受名利所动。整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表现了作者对文学的热爱和坚定信念。
去完善
创作背景
《跋大人论配享书稿》是南宋时期著名文人杨长孺的一首五言律诗。这首诗的创作时间为公元1174年,当时南宋正处于相对和平的时期。诗人以《跋大人论配享书稿》为题,表达了对人生哲理和世事无常的感悟。
杨长孺在南宋期间曾担任尚书省左司郎官、尚书省右司郎官等职,是南宋朝廷的重要官员。他因才华横溢而受到皇帝的赏识,但也曾因直言进谏而被贬谪。在创作这首诗歌时,杨长孺正处于人生的低谷期,对于官场上的种种磨难有了深刻的体会。
在这个时期,南宋社会政治相对稳定,经济繁荣,文化艺术发展迅速。然而,随着金兵的不断侵扰,南宋朝廷内部的矛盾也日益加剧。杨长孺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通过对《跋大人论配享书稿》的解读,表达了他对人生哲理的思考以及对世事无常的感慨。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