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标题包含
想像含消与接枝,英华集里脆香诗。 外披翠羽中怀玉,嚼出清泉上满池。 溢齿应餐多正好,堆盘尽饤老将宜。 炎蒸时节还能洗,不是梨侯更有谁。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在想像中消除与融合,如同在英华集中收集了美妙的诗篇。 外面披着翠绿的羽毛,内心却怀抱着宝玉,犹如品尝清冽的泉水,充满了生机。 对于应该品尝的佳肴来说,这实在是一个美好的时刻,宛如在盘子上堆满了各种美味。 在炎热的夏天也能清洗身心,除了梨子还有谁能做到呢?
去完善
释义
1. "含消":意指把梨子放在树荫下逐渐使它成熟。 2. "接枝":这里指的是通过嫁接技术繁殖梨树。 3. "英华集":可能指的是宋代诗人王之望的《英华集》。 4. "脆香诗":形容梨子的香味和口感。 5. "翠羽":绿色的羽毛,这里用来比喻梨子的绿色外皮。 6. "怀玉":指梨子内部白色果肉。 7. "嚼出清泉":描述吃梨时如同品尝清泉一般清凉的口感。 8. "上满池":可能是形容口水充盈口腔的感觉。 9. "溢齿应餐多正好":牙齿之间充满了梨子,感觉非常满足。 10. "堆盘尽饤老将宜":将各种美味的水果摆放在一起,相互衬托,显得更为诱人。 11. "炎蒸时节":指夏天炎热的时候。 12. "洗":指用梨子来消除暑热,使人凉爽。 13. "梨侯":古代对管理果园官员的称谓,这里用以表示梨子品质之高。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以“梨”为主题,通过拟人化的手法,将梨的形态、色泽、口感以及功效一一道来,既有实物的描绘,又有情感的抒发,展现了诗人对生活细节的细腻观察和独特感悟。 首联写梨的外在形象,诗人想象梨子如英华集里的脆香诗,既表达了梨子的美丽,又强调了其芳香的特点。颔联则进一步描绘了梨的内部结构和味道:外表披着翠绿的叶子,内心却如同美玉般纯洁;咬下去满口都是清甜的果汁,仿佛一股清泉涌上心头。这一联通过对梨子的细致描述,展现出了梨子的品质之美。 颈联写梨子的美味可口,可以用来搭配各种菜肴。诗人用“溢齿应餐多正好”来形容梨子的美味程度,可见其对梨子口感的喜爱之情。尾联则以梨子的药用价值收尾,指出炎夏时节吃梨能够消暑解渴,使人精神焕发,强调梨子对人体的好处。 整首诗语言质朴,情感真挚,通过对梨子的细致描绘,展现出诗人对生活的热爱和对美的追求。
去完善
创作背景
杨长孺的《梨》这首诗创作于明朝末年,即15世纪至17世纪之间。这个时期的中国正处于一个动荡不安的时代,内外战争频发,社会矛盾激化。杨长孺作为一位文人,其人生际遇也深受时代影响。他曾多次参加科举考试,但始终未能中举,这使他深感怀才不遇的痛苦。然而,他并没有因此而放弃对文学的热爱,反而更加努力地投身于诗歌创作,以此来表达自己对世界的看法和对生活的态度。 在《梨》这首诗中,杨长孺以梨为象征,表达了对美好事物的渴望和对现实社会的批判。他认为,梨这种水果虽然外表美丽,但内部的果实却是酸涩的,这与当时社会的虚伪和丑陋形成鲜明对比。他还指出,人们往往只看到事物的表面,而忽略了内在的实质,这也是他对世人盲目追求虚荣的一种讽刺。 总的来说,杨长孺的《梨》这首诗是在明朝末年这个特殊的历史背景下创作的,它反映了一位文人在面对现实困境时的无奈和挣扎,以及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期待。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