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滴泉
法眼三泓井,曹溪一滴泉。
经秋杜宇血,遗老径山禅。
衲子非常释,丛林别是天。
诸方多少泪,分洒汝江边。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法眼观世如临深渊,内心却源自曹溪泉水般的纯净。秋季的杜鹃啼血,是执着的象征;年迈的僧人,在寂静的山路上参悟禅宗智慧。出家人对于佛法有独特的理解,丛林里的生活与世间相异。各个角落多少泪水,都在你所在的江边挥洒。
去完善
释义
法眼:佛教教义中“五眼”之一,指的是观察真理的能力。三泓井:这里指的可能是法眼的源泉,深达三泓的井。
曹溪:是禅宗六祖惠能的出生地,也有称作六祖道场,被誉为中国禅宗的发源地。 一滴泉:寓意深远的禅意境界。
经秋:秋天,杜宇血:杜宇是杜鹃的别名,相传古蜀国国王杜宇,被其相开明所篡,于是弃国而去,变作杜鹃,啼声悲切。 "杜宇血"可能表达了杨长孺对世事无常的哀伤。
遗老:此处可能是指年老的僧人,遗老往往让人想起孤独沧桑的形象。径山:位于浙江省杭州市余杭区,是中国著名的禅宗寺庙之一。禅:佛教术语,一般译为静虑或沉思的意思。
衲子:指僧衣,借指僧人。非常释:可能指非比寻常的禅宗思想。丛林:原指茂密的树林,此处在佛教中指寺院。别是天:意味着与尘世有别,给人以宁静的感觉。
诸方:佛语中有十方世界之说,这里指全国各地。分洒:分配、分发。汝江:指长江,因古人称自己的国度为“我”,称他人之国为“汝”,长江流贯中国南北,故有此称呼。
去完善
赏析
《一滴泉》是南宋诗人杨长孺创作的一首描绘禅宗与佛家哲理的诗歌。全诗用语简洁,寓意深远,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
首联“法眼三泓井,曹溪一滴泉”中,“法眼”是佛教术语,指洞察一切事物本质的智慧之眼;“三泓井”则暗指佛教的三藏经书。首句表达的是诗人对于佛法的无上尊崇。“曹溪一滴泉”引用了禅宗六祖慧能的故事,据说慧能曾以袈裟覆盖的一滴泉水作比喻,讲述禅宗心性学说。这里诗人巧妙地运用了典故,彰显了禅宗思想的深邃内涵。
颔联“经秋杜宇血,遗老径山禅”中,“杜宇”是中国古代神话中的蜀帝,死后化为杜鹃鸟,每年春夏间鸣叫不已。这句诗通过描绘秋天的杜鹃啼血的景象,来隐喻禅宗信仰者坚守信念、至死不渝的精神风貌。而“遗老径山禅”则化用唐代诗僧皎然的诗句“一双童子闲无事,数树猕猴歇得么?”表达了诗人对禅宗修行者的敬仰之情。
颈联“衲子非常释,丛林别是天”中,“衲子”是对出家僧人的尊称,“非常释”则是禅宗的教义之一,强调超越世俗之见。这一联形象地描绘了禅宗信徒的生活和修炼场景,突出他们超脱世俗、追求真理的精神境界。
尾联“诸方多少泪,分洒汝江边”中,“诸方”指的是各方人士,包括诗人自己。诗人以深情的笔触抒发了内心对于禅宗信仰者的敬佩和对众生悲悯的情怀。他想象着那些有志于修禅的人们纷纷洒泪,共同参悟人生的真谛,这种情感如同一股清流,滋润着人们的心灵。
去完善
创作背景
《一滴泉》是明朝诗人杨长孺所创作的一首五言绝句。这首诗通过描述一滴泉水从岩石滴落的景象,表达了诗人对人生短暂、时光流逝的感慨。在诗中,杨长孺以“一滴泉”作为象征,表达了诗人对生命、自然和时光的深刻理解。
杨长孺生活在明朝后期,这个时期社会动荡不安,政治腐败严重,民生疾苦深重。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诗人对社会现实有着深刻的认识和体验。他在诗歌创作中,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表达了对自己生活时代的忧虑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在杨长孺的一生中,他曾担任过官员,但后因得罪权贵而被贬谪。这段经历使他对官场腐朽有了更深的认识,也使他更加关注民生疾苦。在创作《一滴泉》时,他或许正身处逆境,通过对一滴泉水的观察和思考,表达了他对生活的感慨和对人生的思考。
去完善